蔡康永说,他写剧本的时候,经常要揣摩剧中人遭遇挫折之后的心情,如果主人公遭遇重大的不幸、失败或挫折,编剧往往必须花很大力气,才能想象那是什么样的感受。
回想一下,你是否有匆匆地去找朋友诉苦,掏心掏肺地聊上半天,最后有没有解决问题?反过来,朋友找你诉苦,你安慰了半天,最后有效果吗?一个人要了解另一个人所受的苦,真的非常困难。
蔡康永在书中说到,听人诉苦要注意两个重点:
1、听人诉苦,要听懂话外音。
当朋友向你倾诉的时候,他最需要的就是倾听,他来找你诉苦,你认真听他诉苦,这件事本身,分量已经足够了。也许对方还期待能给他一些建议,但他绝对不希望你宣称所有人都懂得他的痛苦。因为在他看来,他所承担的痛苦,是别人无法体会,也无法消除的。所以,你一定要先懂得他的内心,听懂他的弦外之音,而不要急于下结论、出主意。
还有一种诉苦,其实是“引蛇出洞”,这更要小心了,假如有一天,你的朋友对你说,“我的头发烫坏了,染得也是烂七八糟,丑死了!”你千万不要忙着去安慰。最好马上表明态度:“不会啊,很好看啊!”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2、听人诉苦,不要添油加醋。
在生活中,我们人与人之间,多半都是客客气气的,保持着安全的距离。
当我们跟同学、同事或不太熟的朋友聚在一起,聊一聊朋友圈、同事圈的八卦,调侃自己,褒贬共同认识的人,渐渐就会产生推心置腹的感觉,但这个分寸一定要拿捏好。
当对方率先大吐苦水、大骂你们共同认识的熟人时,不要为了让对方有推心置腹的感觉而讲了其他人的坏话,万一对方不小心转给当事人,或者故意去挑拨离间,那就得不偿失了。
诉苦最需要的是倾听,而不是一味附和。只要你好好听他说,疏导对方的情绪,就有可能增进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