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业片的角度看,唐探3无疑是成功的,至少票房说明了问题。在这个男性主导的影片中,尽管案件逻辑环环相扣,但是真正杀手的妈妈出镜的所有片段都漏洞百出,不符合真实生活,充分说明了男导演根本不懂女人,更不懂母亲。
影片结果揭晓了杀手的杀人动机:被告导致杀手和妈妈孤苦无依,妈妈死于狱中,杀手童年时受尽折磨独自长大成人,因此设局诬陷被告。杀手妈妈出现在三个场景中,1妈妈卖身给女儿换取一碗荞麦面,2母女在雨中相依为命,3妈妈为女儿抢蛋糕,被送入监狱,
1妈妈卖身给女儿换取一碗荞麦面
影片中这样交代故事:孩子端着荞麦面迟迟未吃,贤良的母亲被男人拉进屋中,在门口用手势告诉孩子赶快吃。因迟迟未进屋,让男人用力拉扯。
首先,一个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孩子,在当地没有身份,没有立锥之地,必定是饥寒交迫。她对母亲只有信任和依赖,当母亲给她一碗荞麦面的时候,合乎情理的做法是立马狼吞虎咽。孩子迟疑的动机是什么呢?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孩子会去怀疑荞麦面是否有毒?还是关心有面吃的缘由?如果她真的特别懂事,想留给妈妈吃的话,以她们这个年龄段的心智和饥饿状态来推理,也要大口大口吃到只有面汤,或者剩少量面的时候才想起来妈妈,才更合理。
其次,母亲为了生活去卖身,不应该让女儿看到不该看到的情景,当着女儿的面拉扯不符合母亲的心理。因为妈妈都应该想保护孩子,而且她也不想让孩子有负罪感,因此她应该不想女儿看到龌龊的情景。因此她安顿好孩子,自己赶快进屋,生怕孩子看到才更合理。
当她为了一碗荞麦面如此廉价的食品,而用自己的身体做交换的时候,说明她们的境况非常糟糕,应该说是处于生死边缘!当有一个让孩子和自己生的机会出现的时候,尊严已经如同灰烬,她也顾不上扭捏。
因此情节这样设置更加合理,孩子看到面,两眼放光🤩,几口吃完后,才发现找不到妈妈。妈妈跟她说,吃完就在这里等她的话,她根本没有听到。当她推开门找妈妈的时候,看到了令她震惊的情景。
2母子在雨中相依为命
这一幕,下雨天,两人穿着干干净净的短袖短裙,母子俩坐在屋檐下相拥,妈妈用爱怜温暖的眼神看着孩子。
首先,两个没有身份的社会底层人物,身无分文,居无定所,衣服干干净净非常不合理。如果妈妈还有动机去吸引男人,那小孩子在风雨中衣服还干净整洁就很难理解了。况且,母亲的敏感心思都会知道,流落街头的小女孩是很危险的身份,妈妈完全有理由把她打扮成男孩儿,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即使仍然女装,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也更安全吧。
其次,两个人在当地没有身份,也就是黑户,在茅草棚、寺庙或者哪个阴暗的角落落脚应该更加安全。镜头中的背景更像高墙大院的外墙,不太符合两位的身份。
最后,妈妈温情脉脉的看着孩子,表情太温柔,不符合人物当时的心理。要知道这两个人快饿死了,妈妈现在主要的任务是竭尽全力讨生活!推测当时时代背景,普通人家也要非常辛苦的工作才能保证温饱,这个处于极底层的弱女子,一天怎么也得工作十几个小时才能让两个人不被饿死,不管是做苦工、偷盗还是出卖自己,相信都是非常艰辛的。
这时,一个妈妈是没有心情伤春悲秋的,她处于肾上腺素分泌的战斗状态,不是成为别人的猎物,为了逃生而奔波逃跑,就是去拼命的追寻猎物的状态。她的眼神应该是疲惫的,强悍的,甚至是像海盗一样粗野的,累倒在路边嘴上挂着一丝浅浅的微笑就足够表达她对孩子的爱了。
3妈妈为女儿抢蛋糕,被送入监狱
一个女人为了生存可能去抢,但是当她带着一个孩子的时候,她完全知道自己在孩子未成年之前不能有闪失。当一个人内心真正有所牵挂,有所羁绊时,她不会只顾今天,冲动行事。哪怕未来是死亡,也要与死亡抗争。做苦工,偷窃,甚至去卖身都可能是她的选择,但是明目张胆的抢,而且出门就把蛋糕给孩子,暴露孩子身份就更不可能了!一个弱女子,又经常吃不饱,拿了东西就跑不是自寻死路吗?
合理的情节可能是她培养孩子成为小偷,两个人互相掩护,靠顺手牵羊过活。有一次孩子失手了,她为了掩护孩子,主动暴露了自己,才被抓入狱。
或者她每次偷窃后都把食物带到安全的地方给孩子吃,这次失手被抓,孩子等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妈妈,所以走到大街上来寻找。然后正碰到警察带走妈妈,她想跑过来抱住妈妈,被妈妈用眼神制止了。两个人在人流中殷切的望着对方,这就是他们最后的告别。
紧凑的故事情节推进剧情的发展,中间各种搞笑元素和帅哥炒热气氛,最后探讨了深刻命题,世界不是非善即恶,但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整个故事脉络清晰,和最后的背景交代形成鲜明对比,足见导演只是沉浸于探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