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864755/7cdca7b8d6f61203.jpg)
1.先开始,后完美
千阳老师说:只要存在就会有表达的欲望。
结合我在简书的一些经历以及在群里的一些见闻,这句话说得挺正确的。
就像微信公众号的宣传语: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用在写作也能说得通:再基础的作者,也有自己表达欲望。
有表达的欲望,通过写作表达出来,很正常。但是,很多初学者的文章,往往会夹带过多的日常生活细节,附带了过多自己的小情绪,这对于写作者自己来说可能比较重要,但是对于读者来说却不太友好。
除非你是作为日记写给自己看的,你可以放飞自我,随意发挥,但是把它发表到公众平台,还是得站在读者的角度多思考,如果你想要你的文章传播更广,阅读量更高的话。
这对初学者来说,可能要求会高一些,毕竟有很多的作者在离开学校以后就基本没怎么写过文章了,只是碰上了现在互联网的写作热潮,才重新拿起荒废已久的“笔”来书写。
由于阅读量不多,也没有多少积累,因此,只能写一些自己的生活见闻,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因为写总比不写好,烂开始总好过从来没开始。
2.减少个性化的内容
我们开始写作以后,就得慢慢把自己太过个人化的东西,太过私密化的小情绪逐渐消去,因为这些东西是很难被大众所接受的,除非是已经成名的作家。
减少了过于个人化的写作,还想要写出好文章,这时,就必须得大量阅读地输入,多做整理归纳,持续不断地输出,才能够有质的飞跃。
有些作者觉得,提高写作需要学习很多技巧,花费很多时间,不想用技巧来框住自己天马行空的思维,自己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读者爱看不看…
这在日记里写给自己看还行,如果来到公共平台写作,很多作者还是想要得到读者的阅读的,千阳老师说,作品写完被读者阅读才算完成。
3.培养读者思维
那么,现今时代该如何让自己的文章得到更多的读者认可呢?
现今时代是碎片化时代,读者的注意力极为有限,写的文章太长,或者太过高深,就把很多读者筛选出去了,不利于文章的传播。
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读者思维,经常和读者换位思考。譬如,读者想要读500字的文章,你写3000字给他看,他是拒绝的。
《天才编辑》里面讲到:一句话能够表达清楚就不用一段话!
如果写的文章辞藻繁复,只会让读者显得很尴尬,读着读着就不愿意往下读了,如果不想读,只需要按按手指就行,非常简单。
其次,想要读者读完再次阅读你的文章,你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写作风格,风格这东西不是说有就有的,它是在你写作一篇接着一篇文章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这时候,你可以在文章适当加入一些个人的生活细节,让文章读起来更有质感,更加人格化,作为读者,在读文章的时候,其实希望面对的是一个鲜活的人给他娓娓道来,就像和读者面对面沟通交流一样,只不过这个过程是通过文字来呈现而已。
我们都懂得,在沟通的时候,如果想要把话说清楚,需要用符合逻辑、简洁明了的话来说,减少夸大的修饰、不切实际的形容才能说得更好,这对应写作就是要有逻辑结构,辞藻要简洁,别错字连篇……
最后,作者讲到包装,包装对于文章的传播来说很重要,但是对于文章的质量来说帮助不大,好好打磨自己的文章内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才是让作品越传越广的根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