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就是有情有理的内心认同
今天蹭了一讲高端深度备课的一个讲座来听,确实很不一般。
进去短短的四十分钟,让我们明白了学然后之不足。
首先我发现每一个发言的人角度都不一样,只有从不同的角度才不会重复,才能多维立体地看待一个事物。一个老师从衔接的角度看,发现了小学和初中的对比,小学重在感受,初中重在体验不同的文明。其中这个感受可以分为感知不同文化之美,探究不用文化之源,体验文化之趣,延伸文化之事。很有螺旋上升的味道。第二是宏观的角度,呈现了哪三种样态:目标导向的样态、教学方法的样态、示范教研的样态。
其次,同一个维度的时候,可以抓关键词的方法进行分类。
高于低:站位的高和学生落脚点的低。
点与面:这一课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螺旋上升的课标和相关主题教学要求,横向的学生情况分析。
严与活:把握特点,重难点的严与教学方式的活。
再次,在认识方面,有了新高度。
从文化本身看,是关于后继有人的大计。
从操作层面,看评价,是否真的是对应的关系,否则会成为一种负担。
从学生层面: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不能揠苗助长操之过急,也不能刻舟求剑固化思维。
小学生对用更多的是感受模仿,是感性思维,要激发和保护他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重在知性,
大学生重在更多的理解和运用,要转化成为内心的声音,我是这样看到吗?
从课程本身看,要重视价值观点的引导。价值观和知识不一样,价值观更在乎内心真诚的认同,是有情有理的,所以要求教师要有很好的素养,引导学生也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影响一辈子。
思政课的八大统一
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案例或者感性素材与政治引领统一。
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东江中队,采访后人等
统一性和多样性: 讲好东莞故事,文化融入
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