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庆长假最后一天,一早就在女儿的哭声中惊醒,原来她刚睡醒在找奶奶,我过去想抱她,可她用尽全身力气拒绝我,撕心裂肺地哭着找奶奶…等到奶奶过来,就跟树懒一样趴在奶奶身上,一趴就是三个小时,中途我跟她各种讲道理都没用,动不动就呜呜哭,完全就是一个小“恶魔”的样子,与平时跟我在一起的“天使”模样判若两人。也许因为奶奶平时比较溺爱,所以只要奶奶在身边小家伙就变得“肆无忌惮”,即使我使尽浑身解数,最终也抵不过她的固执,只能举旗投降——她可以哭破喉咙,坚持自己的立场,而我因为上次的坚持“教育”,导致她咽喉发炎,最后不得不去医院。
好不容易放下来,我耐着性子哄了好半天,依然不见半点好转,小家伙还是哭着喊着要奶奶,突然间一种挫败感油然而生,然后伴随着阵阵失落,长假七天,每天贴身陪伴,想方设法地陪娃,可是突然间觉得自己在她这一点都不被需要了,这种感觉非常糟糕!当我意识到自己这种情绪,立即停止对她的说教,转身回到自己房间,刚开始一刻也静不下来,越想居然还觉得越委屈,我想,自己应该是幼稚到跟一个刚满两岁半的小孩斗气了。为了转移注意力,我一边收听着伯凡的认知方法论,一边把房间里所有的杯子都清洗了一遍,直到把房间整个进行了“断舍离”,才算长舒了一口气。期间,婆婆看到我大包小包往垃圾桶里扔,给沈先生打电话,说我在家里生气,沈先生火速送来“安慰”,殊不知我早已经气定丹田,没事儿了!
自从8月14日写完那篇《当跟更年期遇上叛逆期,我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后,面对与孩子相处时的情绪问题,特别是想要动怒时,我常常以老铁的分享来克制自己的怒气:
首先,动怒是因为我们大脑第一反应一定是“我是对的、对方有错”;
其次,大脑还是认为自我最重要,我的付出对方应该认同,越多认同,我自己越安全。所以,愤怒的本质是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再次,发火成本最低!你看,罗振宇他是这样诱导正在沉浸动化片中的小孩儿去洗澡。如果,你直接叫他们去洗澡,他们大脑会与我们一样反应——“不去”!但如果,你问他们,是妈妈抱你去洗澡,还是爸爸抱你去洗澡,他们冲动的判断就失灵了,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选择上面了。但,对大人来说,这也是大脑的负担,你又多付出了“思考”,人脑中的那个杏仁核是不愿意承担这个负担的。所以,你会选择“愤怒”这个直接的手段。
而这一次,深深懂得了那句“爱就是克制”,怒气是忍住了,但差点把自己憋成了“内伤”。通过这件事情,我重新开始关注孩子教育的家庭生态位,平时育儿环境一向宽松,基本都是以满足为主,加上奶奶的溺爱,有时候孩子会表现出“有恃无恐”的态度,特别是奶奶在家的时候,只要不顺心,就会以哭闹的方式来实现目的,而奶奶不在的时候,反而又特别有自己的规则感与是非感,如何正确处理好孩子的“安全感”和“过度溺爱”之间的关系,是接下来,我将学习的又一个新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6985647/eea17584563d096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