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少年的你》出来,正好是傍晚。特别庆幸不是深夜,否则会有种持续的压抑感。
扫码骑上一辆哈啰,回想着上次骑行到这里,是去家乐福旁边那家公益猫咖。搜索了地图,发现离家很近,特别开心。不过中途走到一个一眼望去伸手不见五指、四下无人的桥,还只能走桥下,没法走桥面。我顿时后背一凉,往后瞅了一眼,空无一人。要不要赶紧掉头?不继续走就赶紧掉头,可是掉头之后会骑行更远的路。索性走吧,不会有事的,只是黑夜看不见而已,放到白天这不就是个拐弯嘛。等我骑到黑暗处,心里没那么乐观了,骑过去一拐弯,还是黑的,好像还要再拐个弯,很明显这才到桥梁下面。会不会有夜宿的乞丐?不会突然出来一个人吧?哪哪都是黑暗,前走,后退,都TM一样。激动的我掏出手机打开照明,手都是颤抖的,心跳都是加速的。
终于骑了过去,接着是一个小区门口,有保安在那坐着,我松了一口气。估计他被我吓到了吧,他没想到会从乌漆嘛黑的桥底下过来一个姑娘。我问他话,他眼神都是怪怪的。
有个习惯,无论去哪,我都要先辨别方向。把东西南北搞得特别清楚,再行动。否则就没有安全感。那次骑行到桥底下就完全失去了方向感,事后回想也没想明白东南西北,就那么摸黑绕了出去。但真的不想再经历第二次。所以这次看完电影,我宁可原路返回,多走点路,也不会再想当然的认为上海的路都是正南正北,或者认为方向差不多总能到达。现实不是想象,不是感觉,是经历。
扯了这么远,也不知道是电影的哪个点戳中了我。可能,很理解陈念和小北的处境吧。或许我们都曾寻找过自己的守护者,仿佛只有ta的存在,才觉得自己的存在有某种意义。迎着晚风,无数次重复着心底的那个声音: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活。持续平凡,偶尔精彩的生活。
有人说,“人对外界的感知取决于你自己所处的层次,同样一个人一件事让你仰视平视与俯视时内心的变化,别人没有变,变化的只是角度。曾经让我们仰视的人,当有一天有幸与其比肩,不是轻视他人,而应感恩自己的成长,以平常心去看待变化。” 是啊,责人则明,恕己则昏。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那都只是你。
李娟有本书,叫《走夜路的姑娘》。算起来,我也独自一人走过不少夜路。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姑娘都曾走过那么多。
写于2019.11.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