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gela
1997年,白岩松在儿子出生后,给儿子写下了这封信:
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
当了第一的人也许是脆弱的,众人之上的滋味尝尽,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凉。于是,就将永远向前。
可在生命的每个阶段,第一的诱惑总在眼前,于是生命变成劳役。
站在第一位置上的人不一定是胜者,每一次第一总是一时的风光,却赌不来一世的顺畅。争第一的人,眼睛总是盯着对手,为了得到第一,也许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会派上用场。
也许,每一个战役,你都赢了,但夜深人静,一个又一个伤口,会让自己触目惊心。何必把争来的第一当成生命的奖杯!
见证诸多人世沧桑的白岩松,褪去新闻媒体人的犀利与干练,对于儿子的期望叮咛里,剩下的只有深沉凝重的父爱。
正如信中所说:
我们每一个人,只不过是和自己赛跑的人,在那条长长的人生路上,追求更好,强过追求最好。
1
上次我遇到一位朋友,说起她读初中大儿子的游泳比赛。我特意跟她道恭喜,因为她的儿子上次刚刚拿到新州游泳第三名,下一步就是要参加全国比赛了。
“谢谢,”她淡淡地说,“不过他不会去参加下一个比赛了,我们已经决定放弃游泳,开始练习网球了。”
我很是错愕,她的儿子是个游泳健将,从小学开始,大大小小的比赛回回都是第一名,在他们那个区保持的游泳记录至今还是无人能超越。
在教练们的眼里,他也是一个很有天赋的运动员好苗子。
“我以前太push他,总是希望他要做到最好,导致他压力太大,再加上他这次只得到第三名,备受打击,已经跟我明确表示,不会再去参加游泳比赛了。”
“整个州的第三名已经很厉害了啊,再说能进入全国比赛也是很大的荣耀了,”我还是表示惋惜。
“但他这么多年一直拿第一,受不了这个落差。我和先生讨论了很久,觉得要尊重儿子的决定,孩子喜欢最重要,”她的语气很坚定。
后来朋友告诉我,她要重新思考这么多年对于孩子的培养模式了。以前一直强调拿第一的竞争心态,让孩子不堪重负。
本来是他从小最擅长,也做最享受的游泳,却渐渐变成了负担。
“还好我们有时间转变,现在他想试试其它的,我会尊重他自己的选择,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去真正投入地享受这项运动,而不是当做比赛来对待了。”
林清玄说过,好的教育不是教孩子争第一,而是唤醒其内心的种子。
只有充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孩子,才不会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扰,走的更稳更远。
2
所谓的第一,都是相对而言的。这里的第一,换了一个环境,就不是第一了,或者这次拿了第一,被更厉害的人超越了,第一名的位置还是会不保。
但“唯一”,却是你独一无二的特质,谁也取代不了。
我有一位高中生读者,这大半年来,她经常给我留言,我们也陆陆续续一直保持联系。
这个女孩曾经是学霸,班级前三名的位置一直保持到了初中。但自从高二开始,她觉得学习越来越吃力,从前三慢慢下滑,等到高三,她已经在前二十名左右徘徊了。
“姐姐,我觉得自己不行了,我妈很着急,我其实比她更着急,我没有办法面对,还有老师,我让他们都失望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她给我的第一条信息,言辞中充满焦虑。
她说自己还常常胃疼,晚上熬夜写作业撑不住了,就偷偷喝妈妈的咖啡提神,第二天上学又提不起精神来。
我安慰她,要先面对成绩下滑的事实,接受这个局面,再想办法去提高超越。
“你现在要比的,是每一次摸底考试都能比上一次更好,这就够了,先忘记那些名次,不要去和同学比,” 我告诉她,“先赢了你自己,才能赢别人。”
慢慢地,她的焦虑得以缓解,保持住了学习的劲头,想通了自己读书的目的后,她越来越放松,还无私地帮助比她弱的好朋友补习功课,和她一起分享自己学习的窍门。
两个女孩抱团学习,在高考前最紧张的备考岁月里,她们在稳步前进。
高考结束后几天,我又收到了她的留言:
“姐姐,我不知道能考多少分,但至少我会的都答出来了!已经尽力了,不管能考多少,我都要去找好朋友嗨皮了!”
由衷为她开心,也想起了我自己的高考。
我虽然从小也算学霸出身,但一直重文轻理,理科尤其是数学偏弱。纵然语文、英语常常考得接近满分,但数学却常常在中上游徘徊,取不了高分,因此综合成绩排名总是不尽如人意。
但幸亏我心态好,深知自己的数学功底弱,也没什么兴趣,一时半会强化不了,那我就只能是尽力而为,发挥正常就行了。幸运的是,我高考那一年的数学题目不算太难,最后我考到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高考没有瘸腿,因此我也考到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美国有一项研究,统计了成绩出色的尖子生和普通学生的成功人士比例。最后真正成功者中,80%以上,都是学习中等,但是能够坚持自己的正确想法去努力的人。
这些人的排名通常在10到20名左右,也就是所谓中等生。
在学校里一切以学习成绩为重中之重,但往往等到出了校门,我们才发现,真正的人生竞技场,结果不应该是争第一,而是看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什么,有没有追求和享受这个过程的能力。
重视结果的人,更容易焦虑,而享受过程的人,往往才有让自己真正幸福的能力。
3
很多人想要做第一,就和想要当国王、做皇帝的感觉是一样的。人上人的感觉,想想就很美好,但更多的人却忽略了自己适不适合做皇上,以及当了皇帝后要面对的其它烦恼。
还有最要命的是,天天都得寻思着如何保住皇位。
所以,这也就是所谓虽然有第一名的“实力”,却没有享受第一名的“命”。
人在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受的。
前一段时间,美国接连发生两起名人自杀的悲剧。一位是著名饮食节目主持人、名厨安东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一位是著名轻奢品牌创始人、著名设计师凯特•丝蓓(Kate Spade)。
二人均是在房间内自缢身亡,非常令人惋惜。
名厨波登不仅厨艺了得,更制作了不少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烹饪节目,帮助观众从不同角度思考饮食、旅游和人生,粉丝遍及全世界。
连奥巴马都是他的死忠粉,和他一起下馆子吃饭。
而就在他离世前几天,另一位享誉世界的时尚界名人凯特,也在位于纽约的寓所内自缢身亡。
两个人都曾表示,对名人身份感到很有压力,甚至有时候无所适从。他们不缺名利,不缺金钱,但却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选择轻生。
白岩松说,第一是一时的风光,却赌不来一世的顺畅。
一世的顺畅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富足感,再多的金钱名利也填充不了。
我很喜欢的歌手李健谈起自己的性格时,曾经说,“永远不会争第一名。第二第三名比较好。”
可能正是因为这一份笃定和坚持,才能让他在浮躁的社会里,不盲从不顺应,保持着自己清淡脱俗的风格,温暖着无数人焦虑的心灵。
其实我们每个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像李健一样,做一个坚持自我又不囿于自我,体察世界的同时也不忘关照内心的人,
在多舛的人生面前,我们不争第一,只管找到符合自己的时区,发挥所长,剩下的,交给命运来安排。
欢迎订阅Angela文集:
如何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长篇连载)
Angela往期精彩文章:
《奇葩大会》清华博士研究洗袜子: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活得太“有用”了
《吐槽大会》李诞:为什么要上名校?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简书10万+好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