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师资格证考试干货
你连这些问题都没解决,就别考教师资格证了

你连这些问题都没解决,就别考教师资格证了

作者: 职行天下 | 来源:发表于2019-07-31 11:14 被阅读7次

    各位小伙伴或许已经知道了,2019年下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时间大概是9月2日或9月3日。

    也就是距离报名仅剩短短的30来天,但是根据职叔最近组建的备考群成员情况来看,

    还是有很多小可爱,对教师资格考试没有很详细的了解,今天职叔就统一回复一下。

    频率出现最高的几个问题,如果小伙伴们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后台留言咨询哦。

    — 01 — “非师范生能不能报考教师资格证” 

    这个问题算是非常的古老了,关于“非师范生不能报考教师资格证”、“非师范生最后一年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证”这些话。

    全都是谣言!仔细算一算,职叔已经辟谣不下数十回了。在这里向大家再强调一遍:

    国家鼓励非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

    所以,各位小伙伴不必担心,只要没有正式文件明令禁止,都大胆地去报名教师资格证哈。

    关于其他教师资格考试的谣言,职叔也统一的放在下方的推文里了。

    “普通话证书两年内有效,过了两年要重考?!”

    — 02 — “教师资格考试难不难?” 

    不难!真的不难!相比较而言算是简单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作为“全国十大含金量最高的证件之一”,教师资格证的拿证率要远高于其他九个证书。

    详见

    “职叔,考教师资格证好难啊,我想放弃了”

    而且,教师资格考试的报考门槛很低,非师范生只要大专就能报考,可见其难度并不高。

    还有就是教师资格考试,是以过线即合格的方式,而非限定人数,择优选取,故考过即可。

    但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难易度是会随时间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难的,所以早点报考比较好。

    — 03 — “教师资格证如何备考” 

    一般来说,教师资格证的备考最好能够进行三轮。

    第一轮:建立框架

    结合考纲,过一遍教材。理清教师资格证的考点、知识架构脉络以及重难点。

    为后面刷题打基础,并把一些知识要点给勾画起来,在脑海中形成印象。

    第二轮:查漏补缺

    多做考题,重点是多做真题。刷真题不是单单做一遍,校对答案就可以的。

    而是要着重了解题型和分值,进行查漏补缺,看在第一轮复习时,哪些知识点记不熟。

    然后把错题、难题写一写归纳起来,附上解析和答案,记住答题的套路!

    比方说,材料分析题的答案,总喜欢用“总-分”或者“总-分-总”的结构,模仿他的套路才能拿高分。

    第三轮:强化记忆

    回归教材,根据前面整理好的重难点及自己不熟悉的部分,着重复习第二遍。

    把该背诵的法律法规、简答题要写到的知识要点写一遍归纳好,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

    这个阶段建议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定制适合自己的背诵方式。

    — 04 —“我应该报考中学还是小学?” 

    如果大家心中有这种疑惑,那职叔建议大家先评估一下自身的情况。

    1)你是否符合报考条件?

    先看所在地考试公告,看看自己的学历,是否两项都能报?如果只能报小学,那就不必纠结了。

    2)是否为了谋出路考证?

    如果你是为了应付学校毕业,才考的教师资格证,将来不做教师,那小学足以,成功率还高;

    如果你是为了将来多一条出路,那建议考中学;毕竟中学可以教小学,但小学不能教中学;

    3)自己平时学习是否努力?

    小学的教师资格证要比中学好考一些。如果你平时学习都打马虎眼,这次又准备临阵抱佛脚。

    那职叔建议你挑个成功率大一些的。反过来,你奖学金拿了一堆,那就直接选中学吧!

    — 05 —“还在观望,不知道要不要报” 

    要!要报!为什么要报,原因很简单,有以下三点。

    1)教师资格证含金量高,能有效提升自己。而且学的知识特别实用,日常生活都用得上;

    2)考了教师资格证,还能多很多条出路,路越走越宽。且教师资格证很实用,隐藏福利多;

    3)将来的教师资格证越来越难考。以前各地考各地的,师范直接发,现在统一国考了都。

    所以能早点报考,务必要早点报考,越早拿到就能越早享受它带来的福利。

    以上,就是职叔最近经常收到的几个问题,如果大家有什么其他问题,只管在后台留言就好。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连这些问题都没解决,就别考教师资格证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jz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