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想念在农村放学钓鱼的日子。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从读小学开始,就在屋后面的东荆河里钓鱼。
那时候,钓鱼的工具很普通,普通到让现在的钓友瞠目。当时如不想花钱到算命瞎子那里买鱼钩和鱼线的话,就用母亲补衣服用的青线作鱼线,再在青线上系一个在煤油灯下烧红,然后弯成的鱼钩的别针。
钓杆直接用父母砍作烧柴用的枯芦苇杆,好一点的钓鱼杆就是和枯芦苇一般粗细的竹子。至于钓饵就更简单了,随便在菜园或其他旮瘩里挖的那些又肥又粗的灰蚯蚓。
浮标就用家里挂在屋檐下晒干的大蒜梗。放学后或是星节假日,我们就拿着自制的钓鱼杆在河边钓鱼。
我们一群少年,在河边任意找一个地方,将自制的钓鱼杆抛入河水中,就蹲着看鱼线上浮标的动静。
时候的鱼真多啊,在河面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有的鱼还冲出水面,故意和钓鱼的人打招呼。
不一会,我的浮标就开始在水面点头了。不急,等浮标完全没入水中,看不见踪影了,然后一提鱼杆,感觉鱼杆沉沉的,随着一道银色的光圈在眼前划过,一条鲫鱼就收入水桶。
在大热天钓参子鱼那才叫够味。首先钓参子鱼的钓杆是特制的,一般在竹子的顶端再绑一根竹扫帚上的竹条 ,鱼线就系在那细细的竹条上。
随便在哪个茅厕里捞一些白色的蛆,然后洒在河面,立马就引来不少参子鱼来抢食,这时你不用钓饵,直接用空钩,往那些抢食的参子鱼甩去,就有鱼儿不小心剐在鱼钩上。
当然因为鱼钩多半挂的是鱼的身子,所以鱼很快就被鱼钩甩在河坡上,而且自动掉落,根本不要把鱼钩从鱼嘴里取出来。
当然,你往那些抢食的参子鱼面前甩钩的频率要快,比方说,一分钟甩一百多下,至少有二十条鱼被钩剐住,不过也有放空的时候。有时鱼身被钩挂得不牢,就又掉落在河水中。
你不停往水面甩,又快速提进来,然后再甩再提。在这一甩一提之间,就有鱼被鱼钩剐住,然后就甩在河坡上。甩一会,你就就去捡河坡上那些战利品。
钓鱼最有趣的莫过于钓黑鱼。钓黑鱼一般在暑假时期。你用的钓鱼杆必须是比较粗的小竹篙子,用钓参子鱼的芦苇杆,已经不起作用了,那枯芦苇杆怎么经得住黑鱼的拉扯,黑鱼一上钩,你一提枯芦苇杆,那鱼杆早就被黑鱼拉断了。
有了小竹篙,再到算命瞎子那买适合钓黑鱼的粗丝线和大鱼钩,然后在鱼钩上挂一个小土青蛙。
在屋前后的水塘或是水田旁边的沟渠里,找到荷叶或鸡头梗多的地方。尤其是要找到伏在水面两三面荷叶或鸡头梗围成的空白水面。
那空白水面尤其清澈,真有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小石潭记》描写的那样,清澈得鱼在空中游来游去一样。
你将鱼钩上吊着的土青蛙,往那空白的清水处,一上一下的从水中提起放下,这样循环往复地多抽动几下 ,
那黑鱼看到一只土青蛙,在它的安乐窝里蹦上跳下,破坏咱老黑的这块宝地的安宁。于是它一口就咬住了鱼钩上的土青蛙。你的鱼杆就顺势往下一沉。
说是迟那是快,你快用劲拉鱼杆,眼前就有一条足有半年的黑鱼,在钓鱼杆上摇头摆尾地起舞。
有时在一些水塘或沟渠里,看到了有一窝小黑鱼卵在水面上下蠕动,那水面就不断地翻涌许多小泡泡。我们俗称黑鱼乌子。
有乌子的地方,就有一公一母两个大黑鱼在乌子周围把守,这样很容易钓到。当然我们一般不这样做,你把大黑鱼钓走了,小黑鱼乌子谁来照顾。乌子们长大了,总是归我们这些儿童来钓。
时过境迁,东荆河早就断流,且家乡为了建武汉外环高速,那河早就因为施工填平了。至于水田里的沟渠也被养鱼的人挖成了灌溉渠。
那沟渠不用的时候,就干枯得露出了渠底的泥土,用的时候,就从河里引来河水,再也看不到鱼在沟渠里游玩了,倒是不少家养的鱼池遍布家乡的田野。
时间就像把杀猪刀,它把儿时的流金岁月一下子斩尽杀绝了,留下的只有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