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也曾是孩子,相信很多父母在孩童时期,都会被自己的家长批评和教育过。
但是总会有些时候我们会觉得,明明父母的这种教育的“手段是为了我们好,为什么我们心里还是不舒服?甚至听多了会厌恶.....
如果仔细想想,我们会发现,其实并不是不想领父母教育的好意。而是父母批评的方法出了错。
就如现在我们教育孩子一样。当孩子犯了错,我们想要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批评孩子的时候就不能触犯孩子的“雷区”。
若用真诚、悦耳的口吻指出孩子的错误,这样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何为“雷区”?何为不聪明不妥当的教育方法?今天小童麻麻就跟大家聊聊关于批评孩子这回事。
批评教育是一种智慧
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说过:“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
有时候,虽然父母的批评是出于好意,但是若没有给予孩子一些理解,而是用训斥的和挖苦的口吻去跟孩子讲话,那么孩子可能不会听从家长的建议。甚至会逆家长意思而行。
但如果把恶意的斥责变成温和的建议,这样往往会比唠叨100句斥责的话都有效。
例如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如果家长用:“你怎么这么笨!这样的错都能犯的吗!”换成:“这样是不行的哦,妈妈下次建议你这样做。”那么孩子接受的家长的教育指数会更高!
或者可以在批评之前先用表扬做铺垫。因为孩子的心灵都是脆弱的。
如果爸妈在批评孩子前,能够先对他们提出表扬,既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又可以有效地避免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使得孩子能在愉快的赞美中接受批评。
不要植入自己的主观想法
在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这种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比较更是父母常用的“手段”之一,但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听到这些话之后会产生自卑的情绪。
因为孩子的心理很脆弱,更会注重父母对自己的看法。听了父母这些话之后,他会觉得父母只喜欢别人的孩子不喜欢自己,久之就会变得胆怯和不自信。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孩子犯错时,父母会控制不住对孩子发泄自己的脾气。
建议家长们在批评孩子之前,一定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只有冷静下来才能够让自己保持客观的批评,孩子也能更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
除了批评孩子的方式出错之外,有时候父母在不适当的场合与时段批评他们,也会引起反效果。
吃饭时批评孩子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里,餐桌真得是个好地方。能团聚放松,更能用美食慰藉一整天的劳累。
所以,很多家长总是喜欢在餐桌上进行教育,数落孩子的各种缺点和以往所犯的错误。
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做法。
因为前面说到的,餐桌本来是一天最放松,最能慰藉一天劳累的时候,倘若家长剥夺孩子的这个时段,那么他就会产生愤恨和烦躁的心理。
再者,孩子边吃饭边听批评,不仅会影响他的消化和食欲,还会产生反效果。严重时他更会厌倦在家里吃饭,跟家里的关系逐渐疏离。
当众批评孩子
中国有个词叫做“人前教子“,说的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从来不会避讳场合。
因为他们未曾想过,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
莫说孩子,连成年人在众人面前都会觉得自尊心受损!所以在当中批评不仅不能够起到教育的效果,而且还会更加糟糕。
所以,在外人的面前,家长请给孩子留点余地。
其实批评教育不等于要对孩子进行挖苦和体罚。如果想要孩子服帖改正,就要掌握正确的批评教育方法。
毕竟我们批评孩子的最终目的是期待孩子能改正错误。而不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所以呢,家长与其通过责骂孩子来改正错误,不如直接说出对孩子的期待,将孩子错误的行为引入正确的轨道。
这样,不仅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还给了他们一种正确的引导,让他朝着正确的方向改进自己哦!
—end—
更多优秀的童书推荐和教育方式、育儿分享,可以留意公众号:童童树
还有育儿干货满满的宝妈交流群:bangongshi20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