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聚焦做一件事情吗?
曾经看到一段小故事: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您得到前后都是砍柴、担水、做饭,何谓得道?”
老和尚回答说:“得道前,我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大道至简,多么简单的故事。
然而自己却一直无法把这么简单的事做到极致,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自己三心二意。
多么痛的领悟!
说起三心二意,有太多的故事。
这是因为自己想做的事太多太多。比如
①想成为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报名学习了家庭教育相关的课程;
②、③想做一名正面管教讲师,报名了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认证班;
④羡慕鼓励咨询师,报名了鼓励咨询师认证班;
⑤对心理学感兴趣,又学习了心理咨询师的课程。
⑥、⑦还想成为绘本指导师、阅读指导师
⑧、⑨甚至还对婚姻咨询师、早期儿童教育念念不忘。
然而这些所热爱的,所追求的,自己却一直做不起来,为什么?
因为自己被现实所束缚。
自己热爱的这些领域,涉及到家庭、婚姻、育儿,而这有个核心的因素所在——一个还没有结婚的男士,却钟情与和家庭教育有关的各个领域。
可想而知,一个没有实际经验的人,却和他人谈育儿、谈婚姻、教育,对方可信吗?
即使有,也很低。
在说,自己也不是这方面专业出身,同时没有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关键是自己还不爱表达。
种种迹象当下能把这个领域做起来,即使自己有太多的激情和热爱,当下也很难跨过这个坎。
难道就这样放弃吗?并不是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最速曲线”。
现实中常常提到,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却从不知道,直线距离却不是最快的。你认同吗?
有个经典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那个最先到达终点在一个直角的物体上,有三种轨道:直线轨道、曲线轨道、直角轨道。
同是将三颗同样大小的小球从最高点放开,哪一颗小球会第一时间到达终点?
是那条直线轨道吗?
并不是的,真正第一时间到达终点的却是曲线轨道。
而这条曲线,就被称为“最速曲线”。
什么是最速曲线?(以下内容来自百科)
这个疑问早在1630年被伽利略提出,
但并没有解决,直至66年后瑞士数学家约翰伯努力才将其解决,随后约翰伯努利便以此问题向五十多岁的牛顿发起了挑战,
没想到的是,忙碌了一天的牛顿,在收到战书后仅熬了几个小时便解决了这个难题。
一个斜面,直线只有一条,而曲线有无数条。并非所有的曲线,都可以第一时间到达终点。
其实最速曲线是一条摆线,摆线是指一个圆沿一条直线运动时,圆边界上一定点形成的轨迹。
如果在圆纸板的边缘固定一个铅笔,当这个纸板沿着一条直线滚动时,铅笔就会画出一条摆线来。
然而令人惊讶的并不是“最速曲线”可以第一时间到达终点这个观点,而是关于最速曲线实验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
把几个高度不同的小球放在曲线轨道上,然后同时放手,它们竟然会在同一时刻到达终点。
最速曲线上,不同位置的球,同时到达终点这从侧面也映射出一个道理,那些看起来离目标很远的路,未必是最慢的。
生活就是这样,看似我们选择一条“慢”的路,只要选对了路,一切都为时未晚。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设立一个目标,直勾勾的朝着目标努力着。
殊不知,我们努力的过程中,却碰的头破血流。
因为直线并不是最快到达终点的那条路,想要走捷径,终究会被现实虐的一败涂地。
这个时候,就应该明白,“最速曲线”,顺势而为,借力而行。
只要正确地选择在“最速曲线”上行进,一切都不会太晚。
就拿自己而言,前期自己,想在家庭教育领域中崭露头角,殊不知,自己在现实中撞的头破血流,也无法到达自己想要的彼岸。
于是选择停了下来,慎重的思考。也渐渐的明白,所谓暂时中止,并不是放弃,而是调整方向。
想要超越,就要选择在弯道超越。即使现在自己还没有到达终点,但庆幸已踏上弯道。
而这条适合自己的“最速曲线”便是写作。
从一名写作的践行者晋升到一名全民写作大使,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文字,也是一种最有力的表达方式。我即使不擅长用语言去表达,但依然可以用文字记录与传承。
而文字,却恰恰最适合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