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打工人”走红的背后:这届年轻人奔向了“实用主义”

“打工人”走红的背后:这届年轻人奔向了“实用主义”

作者: 经理人分享 | 来源:发表于2020-10-29 16:14 被阅读0次

    “早安打工人”

    “晚安打工人”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突然刮起了一阵“打工人”浪潮,无数网友整齐划一地称自己为“打工人”,以具象性的场景段子,戏虐自己的打工生活。

    “打工人”一词最早出现在当代互联网抽象文化代表@带篮子的短视频,视频中带篮子精神满满,并竖起拇指为大家加油鼓劲——累么?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早安打工人!

    可以看出来,打工人和社畜的词意接近,底色同样是“生活不易”。但却不同于社畜的“丧”感,反而有种“看透生活本质依然坚强”的苦中作乐。

    01

    “打工人”图鉴

    打工人最大的特点是,接受了自己打工人的身份——我只是个普通的打工人,在做一份普通的工作,从今往后,放弃幻想,本分打工。

    于是我们看到,打工人拒绝了伤春悲秋,从当初“新的一天新的丧”,转变为鸡血满满的为自己加油鼓劲的“加油打工人”。

    对于加班这种反人性的东西,只要工资给到位,也是没有了半点脾气。

    甚至,打工人会对很多,还未遭遇过社会毒打的打工萌新,嗤之以鼻,嘲笑他们嘴中的迷茫与忧郁。当初“网抑云”被群嘲,或许正是来自这群务实的打工人。 

    在接纳了自己打工人的身份后,打工人也明确了自己的打工目的——打工就是为了求财,不是什么实现人生理想,拥有所谓的崇高的社会地位。

    打工人为了求财,甚至打算让自己的猫猫也承担起养家的责任,沦为打工猫。

    因为赚钱成为打工第一源动力,导致总有些老板会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单纯了,一个个都太现实了,上班只因为钱。

    但问题是,我们上班不为钱为什么?难道是因为喜欢么?

    所以,一旦打工人拥有这种认知,一部分打工人开始忍辱负重,吃苦耐劳。打工人虽然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但却不敢迟到,因为迟到扣钱!

    另一部分打工人相对保守,坚持底薪原则,知足常乐。

    由于这届年轻人对打工的体验尤为深刻,对打工本身开始有了更多的理解,从而衍生出了“打工文学”。完美地体现了当代打工人的处境与心理状态。

    生活里80%的痛苦来源于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会有100%的痛苦。

    有人相爱,有人夜里看海,有人七八个闹钟起不来。早安打工人!

    打工累吗?累。但是我不能哭,因为骑电动车的时候擦眼泪不安全。

    世界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打工人努力的模样!

    02

    “打工人”是年轻人在缓解焦虑,走向了实用主义

    为什么要自嘲打工人?是我们希望通过自嘲来缓解来自社会、职场的压力。

    这种压力源于自我期待与现实情况之间的巨大落差。

    我们在职场奋斗了三五年后,逐渐明白了,自身阶级的枷锁太深,的确会导致自己的眼界、能力不足,以及时运不济的各种外部因素,让我们至今一无所成,仍然处于一个平庸的状态。

    要怎么与平庸的自己和解?降低对阶级跃迁的期待?不如先开玩笑,讽刺自己就是个普通的”打工者“就是没什么大能耐,来抚慰这种不甘心。

    实际上,打工人无法彻底放弃对物质的追求,成为虚无主义,但是又不能完全接受被剥削来换取劳动报酬。所以也会借助自嘲打工人找到一种逻辑自洽——我就是个为了钱打工的人啊,所以为了钱,我就辛苦一点啦。

    另一方面,受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加剧认识到,经济自由所带来的安全感。所以对工作本身不再那么排斥:工作是生活所需,工作能赚钱,赚钱后努力攒钱才能应对风险。我们走向了实用主义。

    03

    打工人,一种重演的历史?

    别看大家在网上玩得热热闹闹,其实打工人不是什么真正的新文化。这其实是一种正在重演的历史,或许也是一种必然性的群体行为。

    打工人这一标签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彼时,正值香港工业繁荣,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香港产业结构变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显示,当时香港就业人口高达47.7%。大量的香港人为了生计奔波, 被资本浪潮所裹挟。

    一些诞生在那个时期的文娱作品,似乎也说明了打工人的心酸和无奈。

    比如1976年许冠杰演唱的《半斤八两》就体现了当时香港社会打工仔的生活及社会面貌。

    这是讽刺,也是自嘲。

    如今,内地也正处于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新一批的打工人到来。只是我们比他们相对乐观些,所处的时代机会也相对多一些。

    04

    身为为打工人并不可耻,我们不是生活的懦夫

    当我们为了赚钱而不再与傻X领导争执的时候,我们不是懦弱。而是比起精神上的自由,我们更在乎的是经济上的自由。这可不是向现实低头,而是以一种不卑不亢的心态,顺应这个社会的运行逻辑。

    在某种意义上,比起年轻人对生活失望透顶后出现的低欲望心里,这种反而是一种精神的上拯救,可以帮助自己更积极地活下去。

    而且打工人,不是纯粹的毫无感情的搬砖机器,在打工过程中也需要拥有相应的能力来完成工作。过程中一样会提升能力和学识,这种自我实现是很有价值的。

    打工人其实也不会真正的沦为金钱的奴隶,如果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谈钱,充满功利性,那么打工人会逐渐失去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失去了打工人坚强的精神,最终变成了当初自己最讨厌的人。

    说到底,我们这群打工人,都在努力维持一种平凡。这种平凡可能是:要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偶尔出去旅旅游;如果能遇到自己爱的人;再发点小财,攒下一笔养老金,那就是天大的福气了。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那就选择成为“打工人”,认真工作,快乐生活。

    加油,打工人!

    本文由经理人分享(ID:manashare)原创,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授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工人”走红的背后:这届年轻人奔向了“实用主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tl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