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写文爱好者而言,“文思”并非很玄的东西,它确实存在,而且在某一段时间还十分活跃,当然就是文思泉涌了,这一现象相信如我一样的你并不陌生。
文思既然有泉涌一样的高潮,当然也会出现低谷。事物的出现从来都是相对的,有高就有低,有低才有高。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低谷期给人的感受实在不好,就是那种文思枯竭,搜肠刮肚仍然不得要领的感觉。那一刻,你会觉得是脑子不灵光了,好像,应该是有物可写,可一旦要付诸实施,思想还是无法凝聚,素材难以整理。
在我们以前用纸笔写东西的时候,有时勾勾抹抹,就是开不了头。稿纸撕了一张又一张,揉了一团又一团......对,就是那种感觉。
如果面对一团乱线的时候,要求你理出个头绪,然后绕成团,请问应该怎么办?
通常情况下,一开始我们会耐心地去翻找到一个线头,只要能找到它,后面的事,那都不是事,一切将迎刃而解。
事情往往并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顺利,可能翻找半天徒劳无功,等耐心消耗殆尽时,脑子会像接受太多任务的电脑越来越热,风扇的噪音随之越来越大,像不像我们的耳鸣?随之而来的感觉就是:一个头,两个大,脑门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生活中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把重要的东西不小心弄丢。正因为重要,所以找回的心情才会迫切。可事与愿违,你越是着急,它就像跟你做迷藏,每次都成功躲到你的盲区,遍寻不见。
如果仔细回忆当时的心路历程,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一直在担心,万一找不到怎么办。正是这一消极心理的暗示,那可能真的找不到了,而剩下的就是手忙脚乱,毫无章法地翻找。此刻的我们已经被消极的情绪左右,其结果可想而知。
正确的做法是坐下来调适心态,做几个深呼吸,让烦躁的心绪平静下来。仔细回忆最后一次使用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景下,有哪些人和物可以作为参照。像倒放录像一样,一点一点去倒追,顺藤摸瓜,很容易捕捉到蛛丝马迹。灵光闪现处,就是柳暗花明时。
由此推断,写文遇到困顿,感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便不足为奇,那不过是我们学习生活中遇到众多小麻烦中的一种,解决的方法如出一辙,如法炮制就是。
如果一时的努力还是不能化解,不可恋战,否则脑仁会更疼,脑子会越热,一切皆是徒劳,反而于事无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强迫症。
考试的经验值得推广,遇到难题攻而不克,不妨先放一放,做其它比较轻松的题目,战术上这叫迂回。等我们再返回来面对难题的时候,已经换了一种心境,随之也许会换一种思维方式,继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