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成语是出于论语《里仁》篇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之所以会对这和成语特别的感觉,还需从自身的很多行为说起。
如果换作从前,讷言倒是具备的,敏行完全和我是不沾边了。如今可能有又有了另外的情况,敏言讷行却变成了现实。
我想敏言又敏行的人有没有应该还是有的,不过之前目前看来在我的身上是不能完全实现了。
以前老是会听到一句,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句话几乎到是个能懂中文的人都能明白其中的意含。不过当时在被多次耳濡目染之下,依然没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问题,心里给自己找的理由就是:只是因为我现在还需要心理上的锻炼,也可能是还未到自己爆发的时候。
一些古朴语言里常常有很多被忽视的智慧,无论是讷言也好,还是敏行也好,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根本不算是多大的事。不是也有说,会做的不如会说的吗,只要能轻言轻语可以解决的问题,何苦去下一些笨功夫来脏了自己的手。
又有句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里秀才大概可以换作如今的知识分子了吧,在何时都能给自己找到自圆其说的理由,来说服别人同时麻痹自己。是的,这一点我也需要反省,当然,一定可能是是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一分子的身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