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叹桥”

作者: 云想衣裳花想容 | 来源:发表于2022-01-05 22:56 被阅读0次

20

吕碧城第三次到罗马,住在繁华的爱西达广场旁。广场上有喷泉和铜像,周围满布餐馆、剧场、茶座。到了晚上,霓虹灯光闪烁,音乐四起,好不热闹。

在寓所左边的书店里,吕碧城遇到了一位会说英语的日本人,询问后得知居住在罗马的有四位专习神学的中国人,另有三十个日本人。这一路上,吕碧城遇到不少日本人,都能以礼相待,不存芥蒂。

过去她曾因国仇之故仇视日本人,现在领悟到,过去的看法和做法,那都是错误的。她说:以吾国土地人众论,在在有自强之本能,苟非自弃,他人何能辱我?且怨天者不祥,尤人者无志,认为命运或归咎他人,皆自窒其进展之机耳,愿国人共勉之。

意思是说,凭中国的广袤国土和众多人口,完全可以做到民富国强。假使不是自暴自弃,后退忍让,又怎会让别国压迫欺凌?那些怨天尤人的,把时运不济都归咎于他人的,都是因为自己遏制了自己发展壮大的机会啊!一定要把眼光放远一点,看到外面世界的进展,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永远也逃脱不了落后挨打的命运。

这趟行程,对于如何看待中日两国关系,吕碧城的思想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她的这番领悟,已经跳出了两国交恶的束缚,一改过去强烈排外的思想和做法。她已经深刻意识到开放、交流、交融、学习、借鉴的重要性,只有开放、革新,才能国运强大,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1

吕碧城在罗马小住两日,接着去了世界著名的“水上都市”——威尼斯。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的重要港口。主建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威尼斯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素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

威尼斯最大的特点是,往来街衢不用车马,只以小艇相通,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那些小艇被当地人叫做“刚朵拉”,全都头尾翘起,有点像中国的龙舟。而陆地全都用石板铺成,曲巷狭径,很像苏州杭州的街市风情。街道两侧店铺商品林立,近在咫尺,游人行走在其中,宛若走在自家的回廊,完全忘记了这是在街市上。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最繁盛的区域,也是圣马可大教堂的所在地。圣马可大教堂又称“金色大教堂”,因埋葬耶稣门徒圣马可而得名。圣马可是圣经《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人奉为护城神。

它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东方拜占庭艺术、古罗马艺术、中世纪哥德式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多种艺术式样的结合体,美不胜收,无与伦比。大教堂有5个圆圆的大屋顶,400根大理石柱子,5座棱拱形罗马式大门,正面大门上方4000平方米的巨幅马赛克镶嵌画,分别画有“从君士坦丁堡运回圣马可遗体”“遗体到达威尼斯”“最后的审判”“圣马可神话礼赞”“圣马可进入圣马可教堂”5个主题,金碧辉煌,异常耀眼。

圣马可大教堂后面是德加皇宫,原先是威尼斯总督的私人官邸,里面储藏有众多古代兵器,壁画尤其多,全部都是无价之宝,极尽奢华。皇宫里面设有监狱,牢房狭隘黑暗,像笼子一样。吕碧城和其他游客以无罪之身,从低矮的门洞下钻进牢房,自己也觉得可笑,心里不由得为先前犯人们被关押在这里失去人身自由感到悲哀。德加皇宫后面有一座“叹桥”,所有被判决的犯人都要经过这座桥进到监狱里去。犯人们到了这座桥上,往往忏悔叹息,“叹桥”因此得名。

入夜,吕碧城信步圣马可广场。广场上灯火像夜空的星星一样密集,游人如织。几千只鸽子在广场上和游人亲近,一点也不怯生。它们有的飞到游人手掌上啄食,有的停立在游人的手腕和胳膊上,还有的竟大胆地站在游人的头顶上,好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有时候,成群的鸽子腾空而起,在广场上空盘旋,遮天蔽日,十分壮观。广场上还有很多胸前挂着照相机的人,四处寻找游客拍照留念,这也算是威尼斯特有的景象了。

虽然吕碧城在威尼斯也只待了短短两日,但“水上都市”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像是上帝滴下的一颗眼泪,晶莹剔透,婉转波柔。而圣马可广场就是这滴眼泪镶上的金边,装点水城旖旎浪漫的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威尼斯“叹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xl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