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完成了一项挑战和测试,结果达到预期,很开心,非常有必要把这种状态和感觉记录下来。
一直爱好和坚持健身,但正真的极限挑战,之前是没有尝试过得。再准确一点,有尝试,因心理状态不好,都没有完成。
为什么平时没能完成?又相信在测试中能完成呢!
迷之自信?
不,因为测试能给人一种忘我的状态,有助发挥。
测试分四项:
3000米跑,曾经的最好成绩12分10秒,目标11分50秒。
基本每天都会跑步,日常中没有特意训练快跑3000米这一项,顶多就是1000米冲刺或者100×8间歇跑,之后为6-8分配速慢跑。
结果:11分54秒,达预期。
30×2蛇形跑,这一项最没有底。平时成绩18-19秒之间,没有针对性训练过,目标是不拖后腿。
结果:18秒5,正常发挥。
2分钟计时仰卧起坐,每周锻炼两次,个人从来没有进行过计时的力竭测试。以往的记录90个,这次目标100。
结果:用时110秒达到目标,超常发挥。
引体向上,每周练习两次,每次十个起递减,一般完成6-8组。虽然练习的多但真正一次力竭训练顶多15个。
在测试中会用一些技巧,目标30个。
结果:29个,达预期。
在此单独提一下,单杠测试的最后一个掉杠受伤了。单杠是一气呵成的项目,如果中间有歇息或暂停,基本意味着结束,哪怕坚持也就几个的问题。我在第25个时停了一下,再启动时就感觉不好,因为目标是30个,最后第30个上杠时手打滑摔了下来,左手撑地受伤。
还好预估一周能好,全当老天特意给放一周假吧。
从结果来看,成绩和平时差不多,属于正常发挥。为什么又要着重记录呢?
平时是一个人训练,偶尔两个人,也是同教练一起,大家的观念和爱好是一致的。
测试时20多人,就我一个人是健身爱好者。不停的有人在说:“合格就行,多一个浪费”,“做多了有病”之类的话。本来我也是偏内向不愿意展示的人,并且以往的测试我也是随大流,不多完成。
在开始测试前的等待是煎熬的,因为一直在纠结是随大流还是挑战一下最好成绩。当开始第一项测试时耳朵等感官自动屏蔽,完成单杠测试后释然了,也不在关心大家讲什么和目光会怎样,微笑,面对。
测试对我的压力远没有参与者的想法和氛围对我的压力大。当跨过了异样的一刻,一切都定格。其实,不是谁在给自己压力,而是内心构造的虚拟假设在给自己压力。
一次对身体的测试,也是一次对自己的认识。
拓展:同一件事,对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不能用自己的角度去看他人。要尝试用他人的角度,回溯,构建结果链条,认清本质和逻辑。
2020080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