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妈妈情绪经常性的表现会影响孩子对外界的安全感的认知。
2、宝宝没办法安抚自己的情绪,需要成年人来安抚。父母要善于读懂孩子的情绪,并且去安抚,不要让孩子大发脾气的程度,不要让他处于应激状态,因为这样会强化他的痛苦,影响他大脑发育。
3、给宝宝讲故事时给予他能量,他如果说害怕时抱一下,给宝宝解释解释,用共情的方式和他说话,转移注意力。
4、当宝宝问为什么的时候,才有逻辑思维萌芽。在此之前,你说什么他是不懂的,让他直观地看就好。
5、经常跟宝宝说情绪,判断情绪的能力就会增强,在遇到分歧时能适当地妥协的妈妈,他会习得这样的能力,可以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情绪。情商会比较高。
6、语言的发展能有助于宝宝调节情绪。转移注意力,用语言安慰自己,接纳自己的情绪,远离让自己不高兴的情绪。
7、当成孩子就意味着要游戏,要拥抱,要建立情感联系,小孩子可以犯错误。父母要有积极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这样孩子也会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小孩子在复制大人。
8、不要急于给予好坏评价,尽可能用“可以怎么做”,代替“你不该这么做”。
9、当宝宝有个新情绪时,告诉他这是什么情绪,在他表现大方时正面强化他。
10、经常被虐待的幼儿会丧失共情的能力,只会令他害怕。
11、指责会令宝宝羞愧,会令孩子自尊下降,他会把成人的价值评判体系纳入对自己的自我认知。对宝宝的伤害是很大的。
12、孩子的敏感期要多了解了解。比如他有段时间非要穿一件什么样的衣服。
13、孩子说不的时候太多,那就要思考是不是对孩子的限制太多。
14、孩子突然反常了,可能跟白天积累的情绪焦虑有关,她身上的背包会卸给最亲近的人,所以宝宝的情绪会受到影响,所以一回来就要注意跟宝宝建立情感链接。孩子哭的时候要理解,尽量不责备他,以免加重他的焦虑和压力。
15、当孩子情绪问题出现,不是针对事情,而是搞定情绪。不要急于解决问题,有的情绪是积累下来的,要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才有精力去处理孩子的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