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做投资的朋友,做好的前提是你认真在做。
而认真做好这件事,下面十条建议,我觉得是我们应该牢记的。
一、投资者要避开的五大投资误区
误区1:过度自信
股市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地方,这个市场就是这么神奇,一旦你觉得自己非常完美的时候,市场马上就会教育你。
不要说用一两次的规律当永恒,哪怕入市稍早一些的投资人,也无非十多年,要说已经了解了这个市场的所有规律,也难免有些过度自信了。并且这个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有些经验过去有用,但现在可能就逐渐失效了。
这些年,看到了一批批曾经辉煌的投资人倒下,他们大多都有一个特点,比较偏执。
成功是因为自信,失败是因为过度自信,一旦人过度自信了就会变的偏执。
偏执这件事在你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容易放大成果,但到了逆境,也往往因为过度自信,因此没对坏结果做准备,把自己逼入绝境。
股市和大部分事情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从事的时间长,决策的次数多,你不注重风险,就早晚会面对风险。
所以任何一笔交易我们至少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你是否充分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并确认他的商业模式未来依然稳定可行。
2.你是否是在合理的估值范围买入,去年到今年无数的案例告诉我们,哪怕是优秀的商业模式,你在估值太高的时候买入,可能也很难熬过那一两年估值回归的调整期。
3.你是否对最坏的结果,做好了准备。
误区2:选基金比选股票容易
我个人的建议,如果是想省心获得一份稳定的收益,在市场低估的时候,定投指数基金就好。
选主动基金实际上比选优秀的企业更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基金的数量更多。
A股上市企业无非4000多家,基金有大大小小几万家。
2.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少,判断难度更大。
去了解一个基金经理的想法体系,不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有效的渠道也很少,我们个人投资者能看到的,只有一些他平时的发言,采访和书籍,而这些渠道往往都是报喜不报忧的,所以你很难了解他的缺点。
相对来说上市企业财报披露,信息监管还要更严格一些,企业决策还有董事会和其他大股东的制衡。但基金经理往往都是一人独大,可能一念之差就会犯下大错。
3.信任个人,比信任企业更难。
企业我们可能还能接触到他的产品,他还有悠久的历史和品牌沉淀,但大部分人对基金经理的信任,无非是看他过去一两年的业绩,那么也很容易在基金业绩波动的时候失去对基金经理的信任。
你越在意短期业绩,越想获得超额收益,越不能按过去一年的涨幅选基金。
选择重仓押注一个行业的基金,往往是好的时候特别好,差的时候特别差。
今年这个魔咒再次被印证,去年一些重仓单一行业的基金,今年回撤都非常大,40%、50%回撤的基金很多。
这对于基金里的老用户其实还算好,但更多人都是看到业绩好才决定买的,买入就回撤50%,这意味着明年后年翻倍也只是回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