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红楼梦赏析选编
红楼佳梦:“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瓢之漂水奈何?”

红楼佳梦:“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瓢之漂水奈何?”

作者: 资深伪文艺份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8-24 08:52 被阅读0次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但把一生所有眼泪还给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对《红楼梦》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本书不仅塑造了我的爱情观,很大程度上对我的价值观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勉强算是喜欢阅读,亦算认真的翻阅过几本书,唯有品读《红楼梦》时带着百看不厌的虔诚与欢喜。

    看过《红楼梦》的人大都知道此书便是由开篇绛珠仙子的那句话展开,施甘露之惠自是神瑛侍者,还泪之人便是绛珠仙子,而女娲补天遗留的一块动了凡心的顽石由一僧一道两位仙人幻化美玉入了“人间富贵乡”。

    历经数世,本该消散的前尘往事却被镌刻在了那块石头之上,曹公借顽石之躯、空空道 人之口为世人呈现了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红楼梦》。

    01

    木石之盟

    林海,表字如海,林黛玉之父,祖上曾袭过列侯,科举出身,天子门生、探花郎、巡盐御史。

    《红楼梦》成书于清朝,而清朝并没有列侯这个爵位,此书虽“无历史可考”,但却有蓝本可鉴。

    列侯这个爵位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通常是王子或者功臣才能封侯,列侯有自己的封地,是最高级别的爵位。由此可见林如海家世显赫,最为可贵之处但是林如海与普通的纨绔子弟不同,他科举出身,为前科探花郎,官至巡盐御史。

    林如海从家世、才情、相貌都完美秒杀我们大多数人,他也深受当时皇帝的信任与重用,否则也不会让他担任如同“印钞机”的巡盐御史。(探花郎多为才情、相貌出众的青年才俊,这些史书上都有记载,巡盐御史的资料请大家自行查阅史书。)

    贾敏,林黛玉之母,祖上曾袭公侯,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家千金大小姐,嫁林如海。

    她的风姿我们隐约能从贾雨村的那句“度其母必定不凡,方得其女”得知。王夫人曾经对王熙凤说过这样一句话“但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

    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想来能把孙女贾元春培养成“贤德妃”的贾母,教养出的嫡女贾敏其气度、文才、品格自是出尘绝俗。

    有红迷说《红楼梦》此书只有贾敏、贾元春、林黛玉担得起“千金小姐”的称谓。

    贾敏亡故,林如海无续弦之意,而贾母又担心外孙女无人教养,说到林黛玉无人教养的问题如果要细说大概又要洋洋洒洒一大篇文章了,我简单总之一下,古时妾室不能教养子女,妾室所生儿女一律由正妻抚养。

    书中林家的设定是无直系族人,那么也就意味着无伯母,婶婶教养林黛玉,而林如海又不打算续弦,故而贾母要接外孙女亲自教养名正言顺。如还有疑问请自行查阅史书。

    02

    林黛玉初进荣府是官宦千金,客居贾府。

    我的外孙女我来疼!

    “天下间竟有如此标致的人,我今儿可算见着了,这通身的气派哪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像是嫡亲的孙女儿”王熙凤的这句话说到了贾母的心窝里。

    经历了丧女之痛的贾母把对女儿的想念与疼爱一并给了林黛玉,众多孙辈只有林黛玉和贾宝玉被贾母放在了心尖上。

    刘姥姥第二次来荣府,次日贾母带她游大观园,先去了潇湘馆。

    为何先去潇湘馆?

    因为贾母知道林妹妹把潇湘馆管理的井井有条,既是让亲戚长见识必定要让她见到自己那超凡脱俗的外孙女和她住的园子。

    刘姥姥瞧着满屋子的书,笑问“这必是哪位哥儿的书房吧?”

    贾母笑着说“这是我外孙女儿的屋子。”

    又因潇湘馆全是竹子,就连窗纱都是绿色,贾母叫人明日取出几匹软烟罗替林黛玉糊窗纱,但王熙凤即刻就派人取了几匹来。

    贾母携众人去潇湘馆时,独薛姨妈来迟了,至于她为何来迟了,想来也不用多说了吧?

    众人接着游园,至蘅芜苑时,贾母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贾母”忙“命拢岸。

    这个“忙“字用的实在有趣至极。

    贾母的内心活动应该是:我携众人参观潇湘馆,为的就是给我外孙女长脸,你薛姨妈故意来迟,打了我和我外孙女儿的脸,那也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于是到了薛宝钗住的蘅芜苑,贾母面带微笑看似亲厚的说了以下的话。

    “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样的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了。你们听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

    他们姊妹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也不要很离了格儿……他们姊妹们也还学着收拾的好,只怕俗气,有好东西也摆坏了。我看他们还不俗,如今让我替你收拾,包管又大方又素净。”

    翻译过来就是,小姑娘家家,怎么那么没有生活情调,屋子里也没个摆设,怎么着,你们薛家穷到如此地步了?还是你们借住在我们贾府故意这样作给我看,我一老婆子是不是住到马圈比较合适?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不成?戏文上的小姐们的绣房是怎样装饰的不能跟着学学?果然是商贾出身。再回头瞧瞧我外孙女儿的房间陈设,雅致又大方。

    这是来自荣府最核心人物贾母对薛宝钗最直接的否定。

    睚眦必报的贾母真是可爱的很呀!

    此处还有个细节是贾母要鸳鸯(贾母的大丫鬟)去库房找一些古董摆件说要替薛宝钗收拾房间,鸳鸯笑着说,不知道放哪了,等日后再找。

    明日取软烟罗替林黛玉糊窗纱,王熙凤即刻命人取来。

    明日取古董摆件替薛宝钗收拾房间,鸳鸯说日后再找,但书中再无此事后续描写。

    薛宝钗及笄时,贾母特意出钱为她操办,请了一众人参加薛宝钗的生日宴。就是告诉众人薛宝钗到了出阁的年经了,可以考虑婚配了。

    而荣府去清虚观打醮,张道士为贾宝玉提亲,贾母说“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一前一后相互对应,可见贾母并不想薛宝钗做孙媳妇。

    薛宝琴的出现更是坐实了贾母不喜欢薛宝钗这个事实。

    贾母初见薛宝琴便十分喜欢,又特意问了她的生辰八字,颇有与贾宝玉婚配的意味。但书里明确交待了薛宝琴与胞兄上京是为了亲事,她早已许配给了翰林学士梅家,贾母岂会不知。

    她不过是借着薛宝琴告诉众人,她从未把薛宝钗列入宝玉的婚配对象之列。虚晃一枪之后贾母让王夫人认了薛宝琴做干女儿,滴水不露的处理掉了薛宝琴有可能嫁给贾宝玉的所有可能性。

    王熙凤曾公开打趣林黛玉“你既吃了我家的茶,为什么还不给我们做媳妇。”又指着贾宝玉说“是人物门第,家私根基哪一点配不上你了?”若不是得到了贾母的首肯王熙凤断然不会当众人的面打趣林黛玉。

    03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林黛玉初见贾宝玉心里惊道 “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竟眼熟如此!”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宝玉见到林黛玉的第一句话。

    是的,你们曾经见过,在前世。

    贾宝玉第一次砸玉就在他们初见之时。

    所谓玉即是那块被女娲弃掉的补天之石,这一砸乱却在作为读者又是坚定的“木石之盟”的我心上泛起无数涟漪。

    曹公对笔下的众女儿都是心怀怜惜的,但他对林黛玉的偏爱也是显而易见的,书中其他女儿也很好,独林黛玉是仙子。

    不必再特意多费口舌与笔墨描写林黛玉的相貌,仙子自是与凡间女子不同!于是曹公真的就没有正面描写过林黛玉的容貌。

    04

    林如海病故,回乡奔丧归来的林黛玉再入荣府已是孤女,寄人篱下。

    很多人都说林黛玉爱哭、小心眼儿,爱生气。劳驾您别随意给我的林妹妹扣帽子,这些帽子我们林妹妹不戴!

    林黛玉年幼父母双亡,胞弟早夭,又无族人依傍,当真是孤苦伶仃。设身处地想一下,又有谁能笑的出来呢?至于什么小心眼儿、爱生气,这些莫须有的指责我们林妹妹更是不约!

    周瑞家的送宫花,绕了一大圈,给本家的姑娘,奶奶送完之后才把剩下的两支送给了客人林黛玉。咱们这些平常百姓家尚且知道家里来了客人,好吃的、好玩的都会先紧着客人,怎么贾府一个官宦世家不知此礼仪?

    周瑞家的作为王夫人的陪房差不多算是“人精”了,竟也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想来是周瑞家的觉得黛玉年幼可欺不把她放在眼里,被外祖母家的下人如此欺负,怎么,还不许林黛玉发个小脾气了?况且林黛玉只是说了周瑞家一句然后把宫花扔进了盒子里,也并未过多苛责周瑞家的。

    林黛玉第二次生气,是在薛宝钗生日宴上,史湘云拿林妹妹比戏子。戏子即优伶,在古时地位下贱如娼妓一般,史湘云说林妹妹像一个戏子,没人说史湘云口无遮拦反倒来谴责林黛玉发脾气?

    当时在贾府做客的史湘云,因为贾宝玉给她使了一个眼色就闹着要丫头收拾行李要回家。贾宝玉去向她道歉时她说“这些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

    可作为读者我实在是闹不明白她为何生气,口无遮拦的人是她,拿人比戏子的人是她,贾宝玉好心给她使眼色反被她一通指责。

    反观林黛玉被史湘去比作戏子并未真的生气,生日宴结束后林黛玉本要去找史湘云玩儿,恰好那会儿贾宝玉正在向史湘云道歉,他们所有的对话都被林黛玉听到了。

    后来贾宝玉去找林黛玉时,林妹妹气道云儿和我顽笑,你为何要与她使眼色,难道她与我顽笑就自轻自贱了不成?”

    即使在林黛玉听到了史湘云说她小性儿、爱恼人,可她也并未生气,她气的是由始至终都是生日宴上贾宝玉和史湘云使眼色。

    林黛玉的这种气度与涵养我自认是比不上的,如果有人当众给我难堪背后又说我坏话,我绝对会生气。

    玩笑与没教养是两回事!这句话送给所有不分场合以所谓开玩笑的方式给人难堪的人。

    林黛玉所谓的生气基本都和贾宝玉有关,在古时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她所谓的“行动爱恼人”不过是源自她极度缺乏安全的一种自卫罢了。何况她的小性子也只对贾宝玉使,但贾宝玉甘之如饴。

    清虚观打醮,张道士为贾宝玉提亲一事,无论何时看都觉得很突兀,一个道士本不该过问红尘俗事,怎么他倒管起贾宝玉的姻缘了?我一直觉得他是受王夫人、薛姨妈之托,因为张道士口中的那位小姐和薛宝钗几乎一模一样。

    张道士为贾宝玉提亲的插曲惹了三个人不痛快。

    贾母、贾宝玉、林黛玉。

    次日贾宝玉因张道士为他提亲气的说再也不见他,林黛玉昨日回贾府后中暑,贾母本就不想再去清虚观,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便执意不去了。

    贾宝玉第二次砸玉便在此时。

    林黛玉因为吃醋张道士为贾宝玉提亲,与贾宝玉闹了矛盾起了纷争,两人原是一心,却多生了枝叶。

    贾宝玉取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在地上,又觉不解气转身拿东西要砸玉。闹得不可开交,惊动了贾母与王夫人。

    又过一日薛蟠摆生日宴,贾府诸人都去了,独宝玉和黛玉没去。贾母本想趁此机会让宝黛和好,偏他们都不去。

    “我这老冤家,是那一世里造下的孽障?偏偏遇见两个不懂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凭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也眼不见,心不烦。”贾母说完也哭了起来。

    及至过了两三日,贾母仍旧不放心,抱怨天,抱怨地的命王熙凤来瞧瞧他们和好了没有。彼时,贾宝玉正在潇湘馆赔礼作揖的向林黛玉道歉,不多时两人便和好如初。倒真应了王熙凤那句“不用瞧,过不了三天,他们自己就好了。”

    05

    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还是这个性儿,改不了!如今大了,你就不愿意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讲那些仕途经济,也好将来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正经朋友。”

    这句话出自史湘云之口,这一向是贾宝玉最为讨厌的混帐话。

    “林妹妹不说这些混账话,要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

    无论是对封建礼教,封建制度不屑,或是对官场黑暗的痛恨亦或对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追求与渴望,宝黛超前的思想无疑是向当时腐朽败坏的封建社会发起的挑战。

    他们注定要成为当时社会的牺牲品,他们的爱情也注定是悲剧且不会被世人所接受,他们的悲剧同样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人?

    他的名字是特殊的符号,他的存在是返璞归真, 他理解你的灵魂,他自云海而来带着微风。

    06

    “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除了姑苏林黛玉,再无他人。

    宝玉对红楼众女儿是欣赏的与怜惜的,他曾经说过无论是家生奴婢还是外面采买的奴婢,到了一定年纪他都会想办法让他们回家与家人团聚。

    对于奴才可打、打杀、可卖的封建社会,贾宝玉的存在显得那样格格不入与难能可贵。

    宝黛思想高度一致,他们青梅竹马,他们互相理解,他们是爱人,是知己。唯有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不掺杂世俗的名利,她不会为了所谓的光耀门楣,封妻荫子而耳提面命的让贾宝玉去考取功名。

    他们都渴望摆脱封建社会的桎梏,而不是与那个社会同流合污,林黛玉的理解与支持无疑是贾宝玉最为珍视与需要的。

    宝黛的爱情是心灵的结合,在喧嚣的俗世中显得那样高洁,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这种不染尘埃、志同道合的伴侣。

    07

    我爱的人不同于世间任何女子,她让我的精神世界生机勃勃。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此刻坐在电脑前的我在键盘上敲出这几句诗,我在心里说,别掉眼泪,你现在在办公室,即便如此依然没能控制自己的眼泪。

    少时读红楼,黛玉葬花这章我边看边哭,抽抽噎噎的看完了那一章。原以为长大了我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然而每次依然是哭红眼睛。

    犹记得那年暑假,我边哭边背葬花吟的情景,时光打马而过,我已不是当初那个稚嫩的孩童。

    漫天飞红,林妹妹一点一点捡拾起地上的花瓣,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残红有林妹妹收入锦囊,一抔土尽掩风流。这世间何来净土?不过是以林黛玉之泪葬了落花的风骨。

    “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这句话是林黛玉对紫鹃说的。

    除了林妹妹我再想不出第二个人品味如此高雅,生活如此有情调。

    林黛玉从未在背后议论过任何人,即使身处是非圈她也未曾说过任何人的不是,即便是面对薛宝钗那样强大的情敌,她也从未要贾宝玉因为她的缘故远离薛宝钗。林黛玉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本心,她拥有凡人所没有的赤子之心。

    贾宝玉把北静王赏给自己的鹡鸰香串送给黛玉时,她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我不要它。”遂把那串香珠扔在了地上。

    在当时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林黛玉此举可谓是离经叛道,但也符合她的性格。她从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而改变自己的本心,她对一个人好是因为那个人本身值得怜惜与尊敬,即便那个人尊贵如北静王也不能入她的法眼。

    但她却和自己的丫鬟紫鹃情同姐妹,甚至紫鹃还能批评黛玉;香菱(薛蟠的妾室)来请教黛玉怎么作诗,她便收香菱作徒弟,亲自选了适合初学者的诗圈红交给香菱,并交待她如有不懂之处便来问自己。

    世间有几人如林黛玉般洁白无暇的保持着高贵的人格?什么王权富贵,什么功名利禄,在她眼中不过尔尔。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一开始注定的悲剧并不会因为过程中的美好而有任何改变。

    “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

    黛玉最终泪尽而逝。

    自从世间再无林黛玉,姑苏再无林妹妹。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贾宝玉虽娶了薛宝钗,却从未碰过她。

    贾府被抄,贾宝玉考取进士之后也算对贾府有了一个交待,此后便出家为僧。

    我回家去。

    我跟了你去。

    我死了。

    你死了,我做和尚!

    和林妹妹的这几句对话,他记得!是的,他自然是记得,刻骨铭心!

    如若问你,愿意自己的另一伴像黛玉这般无论你贫穷富贵,无论你处于何种境地都能一心一意的爱你,支持你理解你,她不会算计你, 不会对你权衡利弊,不会拿你与任何人比较,她只要你是你,只要你活的像自己。这样的伴侣你想要吗?

    如若是你,只要是你,也只能是你。

    故人是谁?

    姑苏林黛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佳梦:“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瓢之漂水奈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df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