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刷朋友圈的时候,被大学室友小Z的一条状态震惊了。
她晒出了一张研究生入学通知书,中山大学英语翻译硕士。配字也很简单,就两个字--”你好“。
这条动态很平淡地夹在一堆配图绚烂的鸡汤、代购和转发信息中间,没有惊喜没有炫耀,波澜不惊得和小Z这个人一样。
小Z是我大学时的室友,一个来自华南地区,普通话口音极有特点的姑娘。
大学第一堂英语课,小Z很不幸被老师点到名,念一段莎翁的诗歌。
抑扬顿挫的朗读方式和仿佛台剧原声的口音,还有老师憋笑憋到要内分泌失调的表情,组成了全班同学对她最初,也是最深刻的记忆。
所以当大三下学期班里征集同学的毕业意向,小Z表示自己想跨专业报考中山大学英语翻译硕士时,连辅导员都觉得她是因为对未来太过迷茫而乱说一气。
但小Z却真的买了一堆备考资料,开始每天去自习室和图书馆打卡。不过,备考过程中她没有参加任何考研培训班,也没有逃掉任何一堂课,周末依然会参加学院的义工活动,晚上也从没有决战到天明。
她就这么慢慢地,却又很规律的进行着她看起来完全不可能成功的跨专业跨校考研准备。
当然,最后她真的没成功。
考研成绩出来后,小Z在自己的床铺上蒙头睡了一天。第二天就又恢复了那个慢慢的,不急不忙的状态,开始认认真真地准备简历,寻找工作,仿佛昨天考研落榜那个人根本不是她。
后来,小Z去了魔都一家不知名的私企,成了上海滩千千万万个在地铁线上挣扎的小白领中的一员。和我们这些同学朋友也逐渐断了联系。
却没想到,毕业2年后,她会带着这样一个消息,再次冲进我们的视线。
给小Z发了道喜的微信之后,我收到了另一个和她同在魔都的室友的信息。
“真的,我以前觉得小Z是我们寝室最慢腾最不上进的那一个,但是这2年下来,我觉得我当时真的瞎了一双钛合金狗眼!”
通过这位“失明”室友断断续续的唠叨,我看到了小Z这2年,为自己安排好的每一步。
首先,她保证自己有了一份可以糊口,也可以和家里交代的工作。
因为专业并不对口而且没有相关实习经验,小Z除了完美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之外,还主动贡献了自己在大学练出的PS技能,担起了整个部门很大一部分设计工作,顺利博得了领导的青睐,实现转正。
再然后,她让自己迅速成长,成为团队的核心力量,让自己有了一条退路。
部门工作调整需要有人专门值班时,她第一个举手;有新项目缺成员,虽然只是个打下手的角色时,站出来的还是她。
小Z用一年的时间,在公司里站稳了脚跟。
最重要的,她成功把同事和领导变成了自己的朋友。
工作上小Z尽自己所能帮助同事,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每次团建她都积极参加,不光是自己部门,还和很多跨部门的同事成了好友。
人心换人心,小Z用她看起来有点傻气的“笨办法”,慢慢地培养出了真正的“战友情”。
所以当第二年,她和领导表示自己想考研,可能没办法继续那么高强度的工作时,领导欣然接受,并在薪资不变的情况下,给她调换了比较清闲的岗位,同事们也主动帮她承担一些工作,减轻她的工作压力。甚至考研前一个月,领导还特许她早一小时下班回家复习。
就这样,小Z开始了一边上班一边自主备考的生活。
和之前不一样,这次她一击成功,因为她为了这个目标,已经“慢慢腾腾”地准备了整整3年。
用3年时间,去坚持一个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安排好要走的每一步,跟紧每一个环节,小Z用自己的例子给我们这些同学上了一课:
真正厉害能成事的人,从来都不着急。
他们不着急,不是因为性子慢或者懒,而是出于一种坚定目标的使命感。他们知道,自己绝对不会半途放弃这个目标,所以不会急于求成,一步一步稳稳的、慢慢的走,一定会实现的。
保持淡然不是他们不争,也不是他们太佛,而是他们懂得适当的淡然会让心态更加稳定,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让事情处理得更顺利更有效。
现在生活的压力和工作中的节奏实在太快,难免出现一种急吼吼的浮躁心态。
我们被逼着去适应这种心理,随着我们渐渐习惯了这种心理后,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着急,越是这样,我们就越会陷入着急的怪圈里面。
当我们把所有应该用来努力的时间拿去和吐槽老板吐槽工作,拿去自怨自艾自我放弃,甚至拿去睡觉打游戏还美其名曰“放松一下”,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可以成功?
成功是急不来的,只有持续付出努力,对过程把控有度,等待时机的到来,合理的抓住机会,才能达到想要的目标。
与其说厉害的人都不着急,还不如说厉害的人知道着急起不到任何作用,而走好每一步,才是解决事情实现目标的正确姿势。
想要真正实现目标,最重要的是消化、沉淀和练习。没有枯燥的练习,一次次的试错、取舍,就没有后来的厚积薄发。
不着急,才能从容不迫,才能不计较眼前得失。将注意力真正着眼于过程中,自会水到渠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