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今天早晨的经历吧:
一个素未谋面的“网友”,向我咨询病情,当然,我们的关系不仅仅是网友,她曾经也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支持。
她直接发过来一个心脏的报告(其实,我原本很反感这样咨询病情)。什么情况都不了解,仅凭一张报告,我无法给出什么结论治疗建议,况且心脏病,又不是我的专业。
看了报告,才64岁,心脏的情况,不容乐观…我说:看报告,感觉肺病20+年以上了。
她简单描述了一下,吸烟40多年,肺病史,近期晚上不能睡觉了,闷气,心率一度达到180次每分钟…大夫建议手术了,是否要手术,她拿不定主意?
我意识到,心衰合并房颤了,情况不太好了。如果不积极干预,可能未来,一年,三年生存概率应该很低,生活质量也不会太好。才64岁。
我小心翼翼的告诉着她,我对病情的理解,对风险的预估,用她能明白的方式,解释着,为什么一直是肺病,而现在要做心脏手术。“如果不治疗,他一年生存率应该很低,每一次发病,他都有可能,死亡…” 当我,磕磕绊绊的说出来这句话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我能从她的声音里感受到,她压抑了很多情绪,还在尽可能,平静的跟我沟通,想多了解一下病情,为父亲是否手术,做出一个决定。
我理解她。
我实事求是的说:专业上,我给不出来建议。治疗的选择,要综合评估他整体情况,是选择药物治疗,观察,还是手术治疗,且,严重到什么程度必须手术,手术风险,这些我并不知道。我建议她,跟大夫好好沟通,问清楚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风险,且征求他本人意见,看看他是否愿意配合治疗,为自己争取一下。
“别一个人做决定,跟家人一起,找大夫反复沟通,大夫对治疗会有一个倾向性建议,如果大夫跟你商量,那你可以权衡利弊,去选择。如果大夫语气很肯定的建议手术,那,你需要承受手术风险,听大夫的。”我相信她的沟通表达和感知能力。
她说,知道该怎么做了,说谢谢我。
“有需要你随时找我,祈祷,祝福…”当我打出来双手合十的表情时,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她父亲,才64岁…她一直不在父母身边,一直在外打拼…
有时治愈,常常安慰,总是帮助。作为医生,我时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
想到了,曾经,同事评价我:上班坐诊的时候,对病人很冷,摘了口罩,跟同事聊天,又像变了一个人,嘻嘻哈哈的,跟孩子一样。
是的。如果没有完形,我看不到自己的这一面。原来,我的冷漠,是为了保护我自己,在医患关系里,我一直特别冷,我不想去感同身受,因为这对我来讲,太痛苦了。我刻意回避着各种情感,跟家属和病人拉开距离。殊不知,冷漠多了,就真的,渐渐的,没有了温度。
至今都记得,在急诊那些“痛苦”的经历。每一次,当一个生命,从我手中逝去时,我无法原谅自己,我会不停的思考,抢救过程中,有哪些可以再做的好一点的:如果,先不去做这个检查,也许他会…如果,这个药给的早一点,也许…如果,第一时间,我想到这个病,也许他会…可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这一次,他就是,死在我手里了。
每一次,我最害怕的,就是跟家属宣布死亡的那一刻。无数个深夜,在抢救室,心肺复苏后,一身大汗,我疲惫,绝望,又装着冷静,淡定的宣布死亡,通知护士,停止抢救。承受着那份自责,整理心情,拿着病历,鼓起勇气,推开抢救室的门,去面对家属,接受着家属的质疑,承受着家属的各种情绪,有时,是撕心裂肺的哭嚎。在家属下跪的那一刻,我特别想大哭一场,特别想逃开,我真的尽力了。
每一次值班,熬到早上四五点,看到天慢慢亮了,我会觉得特别幸福:终于快下班了,我还活着,又熬过来了。记得我决定辞职的前两个月里,每一次我值班,都会遇到死亡患者,吓得护士们那段时间,怵头跟我一起上班。也许,我不干够了,老天不会放过我吧。
感谢自己,曾经屏蔽了感受,才能让我在那个特殊的岗位上,坚持了那么多年。也感谢生命中所有的经历,能让我走进完形。当今早那一刻,留下眼泪时,我感受到了她的感受,感受到了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感受,留下眼泪的那一刻,我也看到了,自己几年来的成长。
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
作者:ally
城市:天津
医生,医学硕士,高级心理咨询师,完形高级班学员。一个爱玩的,有酒有故事的温暖女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