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这几日,一篇《堂姐顶替堂妹学籍上学》的报道,引起了各家媒体的热议。
1993年,初三的黄海霞报考了许昌师范学校,但是考试过后,并没有接到录取通知书。
黄海霞说:“成绩出来后,有人顶替我的学籍上了许昌师范。而这个顶替我的人,竟然是大伯的女儿——黄风玲。”
目前,黄风玲在长葛市第一小学任职,而且仍然在使用着黄海霞这个名字。
那么,一件25年前的事,为何会成为今天的悬疑案呢?
从新闻资料上看:
2010年,长葛公安局答复,黄风玲存在顶替学籍档案问题。
而2011年,长葛教育局认定,顶替学籍不存在。
两份矛盾的文件,随着时间的消耗,引起了人们的猜疑,同时,考验着大众的公信力。

02
信息的不透明,让事件变得扑朔迷离。
有读者感叹:“我的命运,我却做不了主!”
而一位网友的爆料,让事件发生反转。他透露:中考时,黄海霞已经辍学一年,是他亲姨黄风玲去考的试。当时两家已经商量好了,由黄风玲顶替黄海霞的学籍,现在黄海霞想通过告发获得赔偿……
就在大家将信将疑时,黄海霞提供了一份录音,曝光有人想花钱私了此事。此录音又激起了网友的愤慨。
“二十多年的青春岂能用钱来衡量?”
“这种人为的钻法律的漏洞,如果不调查清楚,如何让读书人信服?”
……
事件的判断,事实是一切评判的基础。如果真相不揭开,里面的矛盾就会在猜测中被发酵。
有时候,大家需要的,只是事件清清楚楚。不管真相如何,都把它放到太阳下晒一晒,而不愿被片面的信息所迷惑。
在法律面前,谁也别想混淆视听,误导群众。

03
在利益的天平上,亲情变薄了。
可以肯定的是,黄风玲现在用着黄海霞的名字,并在长葛小学就任老师。
黄风玲第一回没考上师范学院,第二回用黄海霞的学籍再考,和应届生再次竞争,本身已经违规,这就是把别人东西据为己有。
在黄海霞一次次的讨要公道时,黄风玲认为,是自己参加的考试成绩,才获得的教育机会。
这个观点本身就有漏洞。如果,你没有假冒学籍考试,还会有机会进入师范学院吗?而如果你通过顶替黄海霞的身份,进入许昌师范学院,那性质更加不同。
而对于黄海霞来说,当年中考如果真是自己去考,能不能考上许昌师范学院?如果你能考上,你确实被偷了人生。如果你考不上,那你的人生就没有被改变。
在利益面前,谁也不愿放弃自己的拥有,亲情被撕得支离破碎!
陷在泥潭里的人最痛苦,双方都需要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还原事件的真相。
法律不会放走一个坏人,也不好冤枉一个好人。

04
一切以事实说话!
前几天,在一辆公交车上,司机发现有一乘客掉了100块钱,提醒乘客捡起来,不想引起两位老大爷的分歧。
两位大爷都说钱是自己的。司机劝解不下时,建议两位大爷一起去公交公司,调看车内录像。问题迎刃而解,一位大爷迅速放弃了。
在铁的证据面前,一切的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
而在此事件中,争辩是暂时的,等有关部门把事实调查清楚,定会给受害者一个清白,还舆论一个公道。
就如一网友所说:“冀来者之可望,然,往者不可追。”
社会需要公平公正,读书人更需要规则公正透明,借此事的调查给人们以惊醒,让事件回到阳光之下。
人间正道是沧桑,真相一定会大白于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