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住
在老家时间久了,结婚以来,在婆家住的时间最久的一次,超过过去一年回家的时长。
婆家虽然有精心布置的婚房,家具都是新的,地面墙面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但总也不觉得有归属感。只要老公不陪我回来,我自己是不大愿意回来住的。因为住的时间少,所以房间还保持着当年结婚时的布置。
这次在家已住了一个月有余,真的是“来日方长”,没想到有机会在婆家住上这么长的时间。时间久了,既来之则安之,因而归属感也慢慢有了。
2.用和吃
回来时给孩子准备的半包纸尿裤早就用完了,村里小卖铺又没有卖的,于是先是绕过封村的卡口跑去县城超市买了两包。
后来,这两包也用完了。但疫情严重,封令没有解除,这时县城也进不去了,于是我又设法从网上买了一大箱邮寄到县城寄存点,开车到县城边上,然后步行过去取的。
孩子刚加辅食不久,带回的米粉也很快吃光了,于是尝试用豆浆机,加入大米、小米、山药、胡萝卜、核桃、菠菜,打米糊给孩子喝。这样的米糊也不错,孩子也爱喝,但问题是豆浆机每次至少打出1000ml,孩子喝剩下的便都被我喝掉了,喝多了真是叫苦不迭。于是乎,又换回米粉,好在孩子没有挑食。
这段时间虽然出门稍有不便,但也没影响到吃饭。
3.玩
孩子总是对新鲜玩意儿好奇,带回家的一堆玩具,玩久了,在她手里待不了几秒,要么被扔出去,要么就小手一张一合,任由玩具自己掉下去。
疫情有积极变化,封村有所松动,快递可以送进来了。当妈的我就想,要不给孩子淘几样新玩具吧,一口气挑选了3样。可玩具到手后,女儿啃啃咬咬,玩了一会儿,就推开不玩了。
自从学会爬,女儿一天比一天活跃,像是拥有了自主权,她想去哪里,想够到哪个玩意啊,便晃晃悠悠地爬过去。不管是一根小毛线、被子上的小针脚儿、遥控器、手机、纸盒、充电器、碗、勺子、塑料袋、痒痒挠、小纸片、花生皮、拉链、鞋、纸尿裤、饼干……这些东西都能激起她无穷的探索乐趣,有时拿到手里就咯咯乐,把玩一会儿便往嘴里塞。
比起大人买来的玩具,她更喜欢周围的世界,好像整个房间都是她的游乐场一样。
这就是她的喜好。我也不断提醒自己:
从现在起,到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要学会适应和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有自己的喜好和个性,不应该强加个人意志在她的身上,在设置的安全与自由范围内,可以任由她去探索。
4.睡
农村的夜晚是很安静的,但女儿的睡眠习惯除了依赖安静的环境,更依赖奶睡。频繁的夜醒让我和她都没有高质量的睡眠。我顶着黑眼圈,她则总是顶着肿肿的小眼皮。
从女儿出生,她的睡眠就得到全家人的关注。我们尽可能不制造任何噪音,以免吵到她,即便这样,还是没有避免过去几个月的熬鹰时光。
于是我只练就了一个懒招——奶睡。每次家人帮忙搞不定孩子时,就会说,孩子是不是饿了,喂喂睡会儿吧。要不就是,躺着喂喂,孩子好睡觉,省得落地醒。
可孩子越大,这招越不好使。有时喂奶时间长了,腰疼腿麻实在辛苦。有时奶水不够,又正值女儿长牙,狠狠咬我一口,这让我防不胜防。关键是奶睡常常失灵,喂了半天,最后女儿一个滚儿就清醒过来,要再玩上一两个小时才会有困意。
今天给女儿喂奶时,她没有像往常那样睡着,因为我奶水不够多,突然被她狠狠地咬了一口,而且我反应越激烈,她咬得越狠,就是不肯松口,眼看我的眼泪都下来了,她才终于肯松开。她坐起来,四处望望,开心极了。
可我却被气得够呛,这孩子怎么老是咬人啊?属小狗的吗?怎么没听见别人家宝宝咬人呢?我一连串打问,把孩子递给了奶奶。
可我发火有什么用?孩子听不懂,最重要的是完全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我下定决心,要给孩子“戒奶睡、断夜奶”,提升我俩共同的睡眠质量。
5.养
养育孩子,到底是我主导,还是孩子主导?还是顺应孩子,以孩子为核心呢,还是以我的意志为核心?这是个矛盾的两面。
家庭里,养育孩子是核心任务,毋庸置疑。如果是凡事以孩子主导,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情况,任何问题都把孩子摆在优先位置,但优先并不一定总是对的。比如全家人都不敢大声说话,怕影响她的睡眠,结果却是她的睡眠质量依然很差,更加不能接受一点点动静。再比如,孩子睡觉落地醒,于是大人就抱着不敢放,一直在怀里小睡。这样习惯的养成是顺从孩子的需求,只会加重大人的负担,看似是亲是爱,实则给孩子养成种种不好的习惯,而且还自认为这样是为孩子考虑。
要关心孩子的需求、个性和健康,但要防止宠溺和过分关注,更要避免情绪化,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