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旅部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旅游经济继续保持高于GDP增速的较快增长。中国居民旅游消费总额达6.5万亿元,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稳步增长。可以说,旅游是非必需品中的刚需。
旅游作为一个大红海行业,创新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加入,变得越来越高效。导游作为旅游行业的第一服务者,随着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升级等因素的变化,这个群体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出境游市场依然拥有足够大的蛋糕
就目前来说,分析各类平台和各大旅行社的数据,都可以看到出境游业务在持续增长。出境游市场依然是可以靠信息差来获取大量利润的机会。
现在出境游产品,大部分为观光游,品质和服务都一般,少量团队开始做品质游。以东南亚为例,虽然头部玩家已经占据了很大份额,但考虑到中国的人口红利和东南亚旅游产品的普遍低质量,只要做好产品的创新和提升服务,依然可以获得较大的发展。
国内游市场需打破传统、创新产品
自由行的概念在国内出现已经有几年,但是仔细分析已有产品,就会发现几乎所有产品都是假的自由行,是打着自由行产品噱头的跟团游。
年轻用户的预订行为和旅游路径正在重塑出行方式,最先确定的是在目的地"玩什么",之后才规划交通和住宿。这是当下在全球非常流行的出行模式。这些新兴旅行模式正逐渐成为大众出游偏好:确定玩乐项目后订机票住宿,为特色活动或限时体验而启程、舍去紧凑行程、偏爱即兴冒险。
近年来,个性化订制路线已成更灵活个性的旅程。小众目的地以及当地独特体验将会继续升温,而能够提供"玩什么"的灵感并匹配服务的一站式平台,有潜力成为下一个决策入口。
文旅主题游的时代已经到来
对于旅游的需求,已经从打卡购物的时代,进入到了精神享受的层面。人们愿意为了文化价值认同和精神共鸣而选择参加一场旅行活动,并且愿意花费足够多的钱。
从旅游产业角度来说生态资源是客观存在,时尚元素是主观感受。文化+艺术+娱乐+线路+营地+品牌,这些不同领域的内容交织在一起,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未来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