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四个字的想法出现在我脑海的时候,自己也被吓了一跳。
脑子里像是突然冒出无数扯着大横幅,举着胳膊抗议的游行队伍。随即奴隶主挥舞着鞭子抽打奴隶的血腥画面,家暴丈夫挥舞着拳头殴打妻子的画面,充斥着脑海。全部都在控诉,你居然敢说人生要“逆来顺受”?
我打了一个寒战。
头脑像视频转场一样,翻滚出另一个画面。耶稣被绑在十字架上面容慈悲,毫无惧色。爱与慈悲弥散天地。
我主真是慈悲,及时救我于千军万马。
逆来顺受。我们先不理头脑中那些惨烈的画面和无数抗议,体会字面本身的意思。
“逆”是苦难、不顺。不顺来了,我们要顺着接受。
这个感觉,像不像太极。太极从来不会硬碰硬地去抵抗,而是顺着力,转移力,消散力,最后积蓄力。
忘了在哪个书上看到,说在大禹治水之前有很多人去治过水。他们都采用拦截、添堵的方式,最后都失败了。而大禹从不拦截,只是疏导,就这样成功了。
其实,如果我们真的经历很多事之后会发现,人生中的很多“逆”,我们根本改变不了。
而且越抵抗,越混乱,越痛苦。好像自己被彻底缠绕其中,越绑越紧。
我们在抵抗中,内心最深处发生着全宇宙最激烈的战争,这种消耗,远远大于“逆”本身。
然而,好消息是,反思总会在我们不断经历痛苦后发生。只要我们反思,上天就会派一个最好最适合的老师来教我们,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个人。
这些负责任的老师,会边教,边给我们扔下一些“逆”,不忘记让我们边做习题,边巩固正确答案。
前些日子看余秋雨的《暮天归思》,真是的无限感慨,那些用整个人生经历深刻总结的必考答案,让我双手合十,顶礼膜拜。
总觉得,人是分天分的,有些人生下来就是有干净的灵魂。我时常觉得这样的人太幸运也太美好了。
今日偶然又翻起余秋雨先生的《心经译写》,不禁有些诧异。那些心路历程的探索,像是一个独行在茫茫沙漠的人,放眼望去,只有自己的脚印陪伴左右,这个过程又是怎么的艰辛和孤独。
隐藏在心经译写后面的文字,像是他小心珍藏的心事,想对人说,又怕被太多人看见。
想对人说,是因为他想把人生的宝贵经验分享。怕被太多人看见,是因为这里面有太多大多数人无法接受的悖论,他不想大张旗鼓,毕竟是全国顶级的文学大家。
他说,自己的修行之路,有三个“无”和三个“少”。
其中之一的“无”,叫无避。
他说,正是因为人间的无常,一切都会发生,既然无法预计,又无法预防,那就不如平静接受,从容处理。我们应该知道,这是在接受既正常又不正常的世界,这是在处理既正常又不正常的人间。这无关自己的遭遇、命运、不平,因此就不必恼怒、哀怨、气恨。面对灾难、诽谤、冤屈,越是无避,就越坦然。
读到这里,我发现,其实,所有的顶级智慧走到最后,好像都是一条路,一个原则。
《太傻天书》说,接受一切,理解一切,因为有一个老师,早已为你安排好了你未来最好的路,你只要认真专注地活着当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杨定一博士在《落在地球》里说,臣服,把自己交给一个更大的生命。什么事情来就让来,走就让他走,静静地看着它就好。生命长久以来残余的扭力我们不去抵抗,它就自然消散了,生命自然就会达到一个和谐。
在早些时候,我读余华的《活着》,很气愤。都说伟大的作家要心狠,我觉得余华真的太狠了。怎么能把主人公身边的所有人都写死了。我不能接受。
可是,等我再走过一段人生之路以后,回忆《活着》,我在里面发现了臣服的味道。
亲人一个一个地离去,这无关福贵的命运,这就是一个正常或者不正常的人生。不去抵抗,不去抱怨,让那些前世今生的扭力自然地消散,人间便了结了一段偿还。我想,那些流传至今的经典,一定都蕴含着人生的终极智慧。而我们真正的心,最终都会看见。
人生其实是一个不断探索自己,探索生命的过程。我们真正相信一件事的时候,一定是我们真正地体验过的时候。那一刻,心和生命会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才是最真的真实。
有了这样的愿望,上天不会落下一个人,会把最适合的老师,最适合的考题发给我们。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专注地活着当下。
来什么就坦然地接受什么,无论是坏事,还是好事,不必问来历,不必算因果,把一切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当下——不受外界干涉的当下。
当我们可以看透这一切,全然地接受的时候,我们不再是命运的受害者,而是这场人间大戏的旁观者,最终,我们也将是生命奇迹的创造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17355492/233c3c7459802ab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