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猪读史 第30期
公元1232年,在今河南禹州三峰山地区,蒙古狙灭金朝最后的主力15万人。金哀宗逃离首都汴梁(今开封),君臣们避难到归德(今商丘)。
国家到了最最危难的时候,人人都知道倾巢之下难有完卵,人人都知道这时该团结一心力挽狂澜。
然而,金哀宗的干部们不仅不团结,反而继续内讧。
在商丘的数月间,城中可粗暴划分为三方势力:
1、“国防部长”蒲氏;
2、“归德军区分司令”石氏;
3、中央文臣体系。
按说,金哀宗与中央文臣系统地位最高,权柄最大。
但此时大溃败,手里有刀,才有权,才有地位。
“军区分司令”、“国防部长”各有一部听从自己号令的垂直兵将,皇帝(老板)与文臣(办公室)有啥?靠边凉快去吧。
“军区分司令”说:老板,城中少粮,请御林军分散到附近城市去找粮吧。
“国防部长”说:BOSS,这里不安全,咱们回东北老基地避难去吧。
文臣李氏说:君上,我侦查过了,他们都有反意,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金哀宗能怎么办呢?
谁也不能得罪,谁也不能相信。
于是派大臣以皇帝名义置酒说和,结果“国防部长”心狠手辣,酒席之中突然发难,砍死了“军区分司令”一派,搜刮了钱财,软禁了金哀宗,接着又砍死了中央文臣300多人。
如此自相残杀,金国最后一丝元气皆丧。
看到这样的往事,普通人在心悸之余,难免纳闷:这群人是傻逼吗?形势到了这么严重的情况下,居然还内讧的这么来劲,把有限的一点力量耗费殆尽。这是为什么?他们怎么想的?
你从大道理上去分析,是理不清楚的。
但如果读者做过老板,上述的一幕就会非常的熟悉:
当企业建立起初,或者发展顺利时,一切风平浪静。
一旦企业出现困难,需要同舟共济时,反而四处漏水,风雨瓢泼。会计告诉你没钱了,经理告诉你员工造反了,技工告诉你有技术难题解决不了,合伙人告诉你TA家里有急事了,仓管员告诉你货被抢被盗了……
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给你讲困难,互相推责任,甚至直接干架。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老板稳不住局势了,所有人都开始为自己打算了。很多人想浑水摸鱼,捞最后一把。
所以,你看,唐末、北宋末、南宋末、明末、南明末……一个又一个的朝代末期,都重复着越困难越内讧的剧情,几乎没见过大团结大团圆的戏码。
对于大臣们来说:
一死报君主,这样的忠义固然很好听。可是这样是不是就对不起“孝悌”这两个字了?父母老婆孩子兄弟怎么办?
对普通人来说,几乎是一边倒的选择。
同甘共苦,是同过甘,才能共苦;
荣辱与共,是有过荣,才能共辱。
老板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你期待员工们同舟共济时,有没有过之前同等质量的铺垫?
即使有,知恩图报、讲信义的人历来都不是多数;
更何况,在必败的局里,人散的总是分外快些;
更何况,总有些趁火打劫的人,隔火观望的人,野心勃勃的人。
对于金哀宗来说:
该如何自救?
1、用可信任的利益共同体管禁军,保障安全。最符合条件的莫过一个精明能干的儿子;
2、用可信任的帅才管军队,控制局势;
3、外交协调蒙古和谈,与宋朝结盟;
4、休养生息,存钱,养民,练兵;
5、祝自己好运,上述四条顺利推进。
能做好上述这些,要求金哀宗得是个十分精明能干的主儿,能理好事,用好人,育好人。
他若是这样的人物,何至于走到这样的处境?
所以,这世间大部分的溃败就是兵败如山倒,无力可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