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家族
公元350年石闵推翻后赵统治,建立了冉魏,但是这个国家存在的时间很短。
公元352年,冉魏被一股鲜卑族势力所灭,当时这支鲜卑势力的领袖叫做慕容儁,自称燕皇帝,建都蓟城,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慕容儁所建立的这个政权,史称前燕。也是天龙八部里中所描述灭亡的前燕。
慕容家族在很早之前就开始积蓄力量,为自立做准备。三国时期,司马懿曾在辽东讨伐公孙渊,而慕容儁的先祖就在司马懿的队伍当中。
战争胜利以后,因作战有功,慕容儁的先祖被封了王,在今天辽宁义县附近建国。
公元311年,中原地区爆发了永嘉之乱,很多汉人忍受不了频繁的战争,就携家带口逃到了辽东和辽西。
当时慕容氏的领袖,慕容儁的祖父慕容廆,他看准这个时机,兴建了许多城市来吸引和安置这些汉族流民。
慕容廆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慕容皝继立,当时东晋碍于形势,破例封其为燕王,拥有绝对治国权,实际充当着一个异族强臣。
慕容皝掌权期间,燕国的人口众多,但统治地区狭小。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慕容皝下令把过去的田苑、猎场开放,任凭流民们耕种。
经过慕容廆、慕容皝两代人的积累,燕国的人口、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十足的发展。
慕容皝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慕容儁继立,他就断绝了和东晋的联系,并且计划出兵消灭当时的两大敌对势力:东晋和前秦,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开疆扩土
公元360年,慕容儁在邺城检阅部队,准备出兵,但遗憾的是,没过多久他就因病去世,死时年仅四十二岁。当时每户人家只留一个男丁,慕容儁麾下士兵的人数多达一百五十万人。
对于前燕而言,慕容儁的暴毙无疑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由于慕容儁英年早逝,他的第三个儿子慕容暐即位的时候非常年轻,只有十一岁,身边必须得有一个信得过的辅政大臣。
慕容儁临死前,命令自己的弟弟慕容恪充当这样的角色,所以在后慕容儁时代,慕容暐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但国家的实际掌权者却是他的叔父慕容恪。
在慕容恪掌权的七年时间里,前燕可以说是渡过一段稳定发展的时期,而且随着几次军事行动的胜利,国家领土不断向南拓展。在成功夺取洛阳以后,前燕的势力范围直逼淮北地区,从东晋手中夺取了中原地区的掌控权。
君幼臣昏
国君年幼点,假如辅政大臣能力强,那么国家可以稳定的渡过一段时间,但是如果辅政大臣能力弱,品质差,那么国家很容易走向衰退的道路。
慕容恪在执政七年之后逝世,继承他的位置的是少年皇帝慕容暐的叔祖父慕容评。
虽然在前燕政权当中,慕容评的资历很深,也取得过一定的功绩,但是晚年的他却略显腐败无能。
恰好此时东晋的桓温发动了北伐战争,试图夺回被前燕侵占的土地。
刚刚更替了掌权者的前燕可以说是内忧外困,面临大敌。
东晋的军队来势汹汹,先锋部队直抵枋头,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浚县附近,这里距离前燕的都城只有不到二百里的路程。
当时的皇帝慕容暐和辅政大臣慕容评在得知了这个情况以后都十分恐慌,决定放弃防守,准备迁都。
但是前燕政权当中有一个叫做慕容垂的人,他是慕容皝的第五个儿子,当即就对皇帝说,“臣请击之,若其不捷,走未晚也”,意思就是说我请求率军出击,假如我真的没能取胜,没能抵挡住东晋大的攻势,你们再逃也不迟。
于是皇帝慕容暐就委派慕容垂到前线迎战。
东晋的桓温虽然攻势很猛,但是内部矛盾重重,桓温不能服众,朝庭不能同心同德。
更何况桓温依仗着自己人多势众而骄傲,一点都不善于变通,现在他率领大军挺进北方,却不敢主动出击寻求胜利。
桓温和慕容垂在前线接触,果不其然,东晋败退,前燕取胜。
按照理说,慕容垂就是战争功臣,理应得到重赏,毕竟是他力挽狂澜,把前燕从危亡之中挽救回来。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辅政大臣慕容评嫉妒贤能,不仅压下了慕容垂的战功,还试图将其杀害。无奈之下,慕容垂只好率领自己的儿子和亲信逃出前燕,投奔了当时的另一股势力前秦。
从慕容垂逃离前燕以后,前燕就逐步逐步地走上了下坡路,它的主要问题在于统治阶层内部的腐化。
《资治通鉴》在介绍前燕当时的情况时,概括说“是时太后侵桡国政,太傅贪昧无厌,货赂上流,官非才举,群下怨愤”。
白话就是:当时的太后总是干涉扰乱国家的内政,太傅,也就是慕容评,总是贪得无厌,在这两个人的影响下,贿赂财富的现象屡屡出现在上流阶层,官员们也不能按照才能进行常规选拔,群臣百官一片怨怒愤恨。
从上到下,百官愤恨离心,百姓水深火热,前燕灭亡势在必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