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习?这个话题实在让现自诩为“学渣”的我着实有些羞愧。比起那些每天在图书馆勤奋学习的“学霸”们来说,我真是“渣”透了。
曾几何时,我也是同学们口中的“学霸”分子。图书馆、琴房,两点一线,朝六晚十,乖乖扮演着每天义务为自习室开关灯的“敬职员工”角色。回想当年,不禁感叹爱学习的日子真是“一去不复返”。现阶段,回过头总结自己本科的学习,还是有些令自己不甚满意的地方,学习方式太单一、社科类书籍读的不多、音乐会实践参与度不够……所以,没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前,我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幻想”:扛着器材跟导师去“远方”作实地考察,感受“他者”的文化冲击;学音乐编辑,帮老艺人做音响配乐;学拍纪录片,帮助保存濒危的音乐文化……当时极度想要扩宽自己已有的知识 ,想着要走出音乐理论的圈子迈向实践和跨专业的道路。
嗯,就像人们常说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研究生开始以后,我一度“幻想”破灭。繁重课业接踵而至,这才发觉自己已有理论知识匮乏,原本音乐观念需要重构,大量外文文献翻译,再加上导师布置的任务……一团乱,在每天各种各样理论知识亲切的“陪伴”中,对未来愈加迷茫,这番情景与之前想象的差异实在太大。我相信每一个人在求学时都会有迷茫期,当然重要的是要尽快从这个阶段走出来。说实话,那段时间我都快到了抑郁的程度,不停质疑自己到底是否适合学术这条道路,我是不是像别人说的“只会背书”、“只会考试”、“不聪明”?当时,为了不让自己“发散思维”以至于太难受,课业繁重的同一时期,我选择了去小米公司的音乐频道实习,跟互联网音乐打交道,也着实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与书本以外的知识。但是,也只有在参加了工作以后,才猛然发觉对自己最重要的还是专业知识,再多的工作经验都比不上这短短三年的学习时间。尽管走了不少弯路,但趁还没浪费太多时间的时候幡然醒悟,还能够补回来。这个阶段,必须要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弄清自己对将来的定位,马虎不得。另外,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非常重要。千万不要过度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大多数的评价并非正确,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即使在某些方面有不够好的地方,相信勤能补拙。
研究生这一年以来,自己真的是成长了不少,比在本科五年学到的东西都要多得多。路有很多,挫折和障碍难以避免,就看你选择怎样的路怎么“好好”的走。
那么,分享完我个人的学习经历,咱们再来聊聊学习的内容。说了半天,学习,该学什么?学习是不是就像我之前那样,天天在图书馆看书、写读书笔记、写论文?本科的我可能会斩钉截铁地回答你说YES,学习必定是这样。现在,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研究生,我更多的是想要不断地学习“How to”学习,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不是去买一本已经写好的书,而是去学习怎样去进行学术化的写作与研究。此外,研究生三年学习的规划很重要,一个不留神,就跟我之前一样,跑偏题了。这可是学姐的血泪教训!
之前看到过一位台湾学者王泛森对研究生写论文的九条建议,它们分别是:1. 学习有所取舍;2.形成你的知识树;3.掌握工具;4.突破学科间的界限;5.论文题目有延展性;6.养成遵照学术格式的写作习惯;7.善用图书馆;8.留下时间,精致思考;9.找到学习的楷模。我觉得,这也同样适用于咱们的学习,放在此处与大家共勉。
同时,研究生阶段,固然要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业上,去探索与自己研究相关的问题,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但同时也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点,多去听听音乐会、看看话剧、浏览博物馆的展览、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等,都是能够提升自己的渠道。
——一个来自于并不成熟的研二学生的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