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分享《傅雷家书》育儿点子

分享《傅雷家书》育儿点子

作者: 石川河女神 | 来源:发表于2020-12-14 22:54 被阅读0次

    教育孩子,先教做人。

    “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

    这是儿子傅聪出国留学临行时,傅雷唯一的叮嘱。

    培养孩子,犹如种树。

    只有先在根上先滋养他,以品德之养分来灌溉,孩子才能心中有光。

    孩子若不懂与世界相处,一切都是徒劳。

    翻开《傅雷家书》,你看发现:教导孩子如何为人处世,傅雷格外的用心。

    “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

    “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

    “态度谦恭,虚怀若谷。”

    “做人最忌交浅言深。”

    教会孩子和世界相处的能力,才是父母对他最大的保护。

    孩子能融入社会,游刃有余,才是父母最值得骄傲的事。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逼孩子一把。

    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个“狠心”的父母。

    傅雷在孩子学习上是出了名的严厉,对学业教导只一句:

    “没吃足苦头绝不能有好成绩!”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

    那些会“逼孩子”的父母,其实活得最明白。

    孩子学习的最佳年龄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与其让孩子未来后悔不已,宁愿让他现在埋怨自己。

    不要忽视孩子“逆商”的培养。

    所谓“逆商”就是:一个人在逆境中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反逆境的能力。

    养育子女,从来不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这么简单。

    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傅聪成为一代大家,离不开他超强的意志力和抗打击能力。

    正如傅雷所说:

    “一个人吃苦碰钉子都不要紧,只要吸取教训,所谓人生或社会的教育就是这么回事。 ”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傅雷在信中写:

    “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

    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从模仿父母开始。

    家庭是台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复印件出了问题,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原因。

    俗话说,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练,一流父母做榜样。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教育出最好的孩子。

    和颜悦色,是父母一生的修行。

    北风与南风比赛谁的力量大,看谁能把路人的大衣脱掉。

    北风吹得猛烈,行人将衣服裹得越紧;

    南风轻轻拂动,人们却热得解开大衣。

    这就是“南风效应”:宽容的力量,远强于惩戒。

    傅雷就深谙此理:他从不惩罚谩骂,而是平等温和的沟通,将道理教给孩子。

    对孩子大吼大叫,是无数家长的通病。

    教育需要和颜悦色。

    最好的教育,是用心的陪伴。

    尽管和儿子傅聪天各一方,但傅雷给儿子写信的频率一直很高。

    家书相伴,纸短情长,父子二人情谊日渐深厚。

    陪伴孩子,不止是花时间,更是花心思。

    好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观。

    知其所想,懂其所言,才能架起彼此心的桥梁。

    好的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教育中有效沟通,源自三个步骤:

    首先是倾听,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

    其次是理解,换位思考,去理解孩子话的意思。

    最后,才是给建议。

    对中国父母而言,三件事里面,倾听做的最差。

    傅雷与傅聪写信一来一往,了解到孩子的想法,两人才越加亲密。

    有句话说的好:“好的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想要了解孩子,先要听孩子“说”。

    满分父母看过程,不及格父母看结果。

    对于孩子的未来,傅雷只秉持一个态度: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只以成败论英雄,是教育中的最大误区。

    对孩子抱有高期望,也必须先做好“事与愿违”的心理准备。

    教育专家王人平说:

    “一味关注结果,看不到孩子付出的努力,就做不到全然地接纳孩子的身心。”

    教育的美好意义,在于过程,而非结果。

    学会欣赏孩子在过程中的成长,才是每个父母必修的功课。

    父母立“规矩”,孩子有出息。

    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一道单选题。

    即使是傅聪这样的人才,也是在傅雷夫妇的严格管教中成长的。

    《战争与和平》中说:“没有人和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

    养而不教,父母之祸;教而无方,父母之过。

    人生这盘棋,每一步都离不开规则。

    不懂规矩的孩子走弯路,用一生去试错。

    而优秀的孩子,多是被“规矩”管出来。

    因材施教,才能养出优秀的孩子。

    傅雷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

    长子傅聪有音乐天赋,他就让傅聪学琴。

    小儿子傅敏想学音乐,傅雷却指出,他更适合做教育。

    果不其然,长大后的兄弟两,一个成为著名钢琴家,一个成为出色的教师。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优秀,其实是不知道,孩子优秀的地方在哪。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顶属于自己的王冠。

    父母因材施教,给予正确的引导,孩子才能为自己加冕。

    家风,才是一个家最大的财富。

    教育,与家境无关,与家风有关。

    傅雷未给孩子留下万贯家财,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风气:

    一为目光远大,凡事多学——此可为人立志向。

    二则处事乐观,为人正派——此可给人定性情。

    不管是长子傅聪,还是小儿子傅敏,他们都品行端正,事业有成。

    这离不开良好家风的熏陶。

    正如马伯庸所说:

    “一个家族的传承,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一个家庭的家风,才是最贵的家庭不动产。

    在“阅读”中长大的孩子,差不到哪里去。

    傅雷嗜书如命,他也要求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习惯,是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个在“阅读”中长大的孩子,无论如何也差不到哪去。

    会读书的孩子,有知识,有眼界,有格局。

    只要他守好内心的善良,未来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优秀的家长,都擅长自省。

    早年傅雷性格急躁耿直,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不够有耐心。

    但这些,他在信里都给儿子道歉了。

    为人父母,谁都是第一次。

    养孩子,就是一个在对错中不断翻译“我爱你”的过程。

    优秀的家长,都拥有自省的能力——不停学习反思,并及时调整教育的方法。

    培养好习惯,要从小抓起。

    傅聪作为钢琴家成名后,依旧十分刻苦,每日训练,从不间断。

    自律成了习惯,自然离不开从小父亲的耳提面命。

    人的习惯,就如走路一样。

    最初选择了哪条道路,人就会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

    这就是教育心理上的“路径依赖”法则。

    好的习惯就如路一样,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越早培养的好习惯,越容易刻在孩子的骨子里,并使他们受益终身。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傅雷夫妇人缘广,学识高。

    傅聪从小便观闻各行各业大人的谈话。

    这些见识,开阔了傅聪的视野,打开了他对世界的思考。

    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父母。

    这里的“拼”,是指父母的层次、家庭的环境。

    你带着孩子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听过的故事,欣赏过的风景......

    都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心中,让他们有机会体验不同的人生。

    不懂得放手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教育学上有个“鱼缸定律”:

    鱼缸中的金鱼,长不过三寸。

    放入水池两月,却能长到一尺。

    养孩子也是这个道理——父母的保护像鱼缸,庇佑下的孩子难以成长。

    所以,一定要给他自由的空间。

    爱子深切如傅雷,也懂得要“放手”,让儿子出国求学,不断成长。

    养育孩子,切记不可越位,事事包办。

    想要孩子飞得高,飞得远,该走的路,就让他自己走。

    父母和孩子最好的关系:共同成长。

    《傅雷家书》多是谆谆教诲,唯有这句,令人读来唏嘘不已: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

    确实,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

    同样,父母自身的成长,也有孩子带来的动力。

    教育这条路,最大的幸运,是孩子和父母一同前行,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傅雷家书》育儿点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ti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