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甚至是有些贫穷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一辈子勤勤恳恳的种地,除了是农民以外,父亲还是一个木匠,靠着这门手艺,父亲也曾走南闯北见识过不同的人,经过不少的事,这也使得他的眼光比同村的人更长远一些。他一心让我和弟弟读书,这样的观念和思想对我们这个家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欢喜的事情,家里太困难了,房子没有别人家的大,穿的没有别人家的好……总之,除了观念不一样和我和弟弟学习都可以之外,我们处处都透着一股寒酸的味道。
就这样,父亲到处打工,母亲忙里忙外,我和弟弟在庄子上其他人的嘲笑和讥讽中,在父亲和母亲不断的支持和辛劳中,考上了大学。弟弟还好,他是男孩子,遇到的嘲讽总是比我少一些的。而我,总是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一个丫头家,念什么书,早点嫁人,多要点彩礼,把娃子供哈,才是对的。丫头念书是给婆婆家念的……”父亲总是在别人说这些话的时候置之不理,而母亲曾经为这些话所动摇过,甚至都把我从学校里领回了家。但我终于还是没有辍学,一路磕磕绊绊走入了大学的校门。
在大学里,我依旧是贫困生,但凡有贫困生的项目补助或者助学贷款,我总是最积极的那一个。我同宿舍的同学们会把他们穿旧了的衣服送给我,当然我是非常感激的。那时候的我就希望自己能够快点挣钱,大三那一年,我陪要好的同学考了专升本,而戏剧化的是,我考上了,那位同学却没有考上。但最终我还是放弃了,理由就是花费太贵了,我要赶快挣钱(当时考专升本的钱是我前一学期的奖学金)。
而毕业后的我却让我的父母失望了,第一年教师招考,我却没有考上。那些当初阻止我爸妈供我读书的人又出现了,也难怪他们看不起,是我自己太不争气。当时的我太害怕考试,太害怕失败了,根本没有静心复习,最终结果可想而知。而那个时候,村里的人家大多都是封闭式的瓦房,有大彩电,洗衣机,冰箱……而我们一家四口却依旧挤在三间房里,要知道那时候的我和弟弟都已经是大姑娘、大小伙子了,却依旧和父母挤在一个炕上,冬天的时候母亲泡在冰水里洗衣服时双手冻得通红……这一切真的很难不让别人笑话。
第二年,我心静下来备考,最终以全县第一的成绩完胜,分配至旦马乡做了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爸妈顿时来了精神,拿他们的话说是终于可以抬起胸膛在巷道里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