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日记,发现2015年7月写的一篇文章,现在读来,仍然感慨万千。
颠沛流离的旅行,本就无需悲情的告别,因为早已习惯,期待归宿的现实愿望,总是被一次次地塞入行囊,流浪远方。
故土情结,深植在每个游子的心中。在外面的世界,无论走到哪里,总是感觉有股力量,催着我前进别放弃。我曾苦思冥想这股力量的根源:不是酬劳丰厚的工作,不是快意江湖的洒脱,更不是如诗似画的景致,寻觅良久,原来竟是故乡,一座来自塞上西北小城。
记得离开故土的场景,在人来人往的车站,穿着崭新鲜艳的T恤,斜挎着青春气息的包包,在亲人朋友爱人的告别中,哭的像一个丢了玩具的小孩……这个懵懂的西北娃要离开承载他生命的故土,去那遥远的南方水乡,原本在山丘上快活的狗尾巴草,从此变成了一片浮萍流落他乡。
还记得考完期末最后一门的场景,拎起早就收拾好的笨重行李箱,穿上潇洒的老式军装,攥着那张标有“无座”的车票头也不回地向车站冲去。在拥挤地站台上,奋力挤入如潮的人流,在车厢连接处找到一个落脚之地,好奇开心地望着窗外一切,不知过了多久,才发觉因为站立太久而发肿的双脚。
还记得走下列车的那一刻,当列车缓缓驶入城区的冬日清晨,看着窗外昏黄的路灯、匆匆而过的汽车和急着赶路的臃肿行人,心中泛起波澜无数,竟也有了“近乡情更怯”的感慨。列车停站,紧张地扶了扶帽沿,拖着兴奋而又疲惫的身躯,拉着因为路途颠簸而掉了螺丝的行李箱,走在寥落寂寞的站台上,深深呼吸着寒冷干燥的空气,多么熟悉的味道和感觉,潜意识里又有多少往事被唤醒……
漂泊的九年,辗转了很多城市,领略了很多风景,结交了很多朋友,经历了无数次别离。从天真的孩子成长为而立之年的男人,从懵懂无知逐渐地成熟世故,经历了求学、工作、结婚的蜕变。如今的我,虽然习惯了告别,再也不会因为离开而哭泣,但在生命中不经意的时刻,总会不自己地将那些铭心刻骨的场景拿出来慢慢品读。
曾经的我,曾如痴如狂地怀恋故土。在梧桐树叶沙沙作响的夜风中,眺望远方的灯火,幻想那是故乡的模样;在高原深山里的哨所,一边裹着大衣取暖,一边望着满天明亮的繁星,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在顶楼数星星的小孩;在比邻省会流光溢彩的街头酩酊大醉,因为怀念过去和迷茫未来而抱着同事痛苦流泪……
如今的我,经历了思念的忧伤、成长的阵痛、等待的焦急,即将踏上回乡的路,当我要和过往告别,却又反而心如止水。我蓦地发现,当我曾无数次幻想过的美好场景即将触手可及的时候,当我确确实实要“稳定”下来的时候,人生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以前孤独打拼的日子,失败过、努力过却从未认输,因为故土的魅力难以抗拒,温柔乡的安逸是我永远前进的动力。眺望远方,“稳定”的生活并不只是安逸的代言,并不仅仅是一份固定的职业和不薄的收入,更多的还有责任、期盼、奋斗和意志。其实,无论谁所谓的稳定,都不是真正的稳定,因为只有绝对的运动,才会有相对的静止。这即将离开时的顿悟,竟是这般刻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