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称,认知闭合往往伴随着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人们倾向于选择简单的解决方案,这很容易滋生阴谋论,也为谣言、假新闻、不实消息和其他有害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在认知闭合中,人们会去寻求领导力、权威性和明确性,因此(在社区内和领导人之间)信任谁、不信任谁,变成了至关重要的选择
在压力下,人们倾向于上下齐心,团结在宗族或群体周围,与同伴拧成一股绳,而不是躲在这种集体背后。自然而然,人们对周围人更加依赖,似乎变得像婴儿或体弱多病的人一样弱势、脆弱,对亲近的人也更加依恋,开始重新对我们所爱的家人和朋友燃起更强烈的感激之情。然而,这也会促使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宗教和种族情绪越发强烈,继而带来令人不安的负面效果。最终,这些问题集结起来,让整个社会表现出至恶的一面
当疫情来袭,人们总是会散布谣言和虚假信息,认为病毒是外国人恶意传进来的。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人们的做法与以往疫情暴发时一样,即开始寻找替罪羊
新冠疫情给我们许多人烙下了经年难愈的心灵创伤。在疫情暴发的最初几个月,我们极易落入可得性偏差和显著性差异这两种心理捷径的圈套,以至太过关注或纠结于疫情及其危险性。(可得性偏差使我们在评价某件事情时依赖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例子,显著性偏差则使我们倾向于关注那些更突出或更具情感冲击力的事物。)
人类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陪伴和社交是我们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缺失,我们的生活将被彻底打乱。封禁措施和社交隔离会对社会关系造成极大破坏。疫情隔离期间正是我们最需要社会关系的时候,而社会关系的疏远加剧了焦虑情绪的扩散。
在本文撰写之时,疫情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还无法粗略量化或评估,但我们仍可预知大致趋势,主要包括以下五点:(1)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患者将日益受到焦虑情绪的折磨;(2)社交隔离措施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恶化,且措施解除后影响仍将持续;(3)失业造成的家庭收入下降将使很多人绝望至死;(4)疫情期间,家庭暴力和虐待事件将不断增加,妇女和儿童尤受其害;(5)儿童等弱势群体,即那些需要照顾、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处于弱势或因身患残疾而需特别关照的人群,将更易遭受更多精神困扰。
焦虑情绪和经济的不稳定性共同促成家暴事件数量攀升。封禁措施为家暴多发创造了“天时地利”的条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