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7月5号到现在,近一个月的时间,情绪做了几轮过山车, 这是从2005年大学毕业以来 持续时间最长的 一次待业/失业 状态。
如果不经历这次“主动式的”跌落和选择,没有结结实实掉在地上 看自己,可能还要过很久甚至是一辈子的时间,才会深切意识 并承认 性格当中 由来已久的一些问题:遇到压力和不爽就逃避的下意识反应;不敢面对 某些具体做事能力上的匮乏 & 缺乏目标确定之后的精进与坚持; 时常莫名陷入自卑、自我否定的消极状态 ; 对周遭环境和人事 过分敏感/偏执/理想化/的认知 以及由此带来的情绪状态不稳定。
上述这些 是 自己过往36年 生活中的 行为方式,并造成了工作、学习、生活当中一系列的变化。
从2015年到现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自己在用一种常人看来有点“病态”的方式在做主动摸索和探寻 (不停地买书,看书;参加各种学习组织、上各类课,刷存在感)。其实也无非是想让自己明白一些,这些探索 是有收获的,因为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同时 无形之中 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机会。
结合这些年的经历,有这么几点认知谬误及 相应调整:
1)小时候的原生家庭气氛不是非常和睦,但是 父母仍然是十分疼爱我的,我并不缺乏爱。与此同时,我的父母 其实也在用 他们自己认为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方式 来呵护自己的孩子。
所以 执着于过去负面的记忆、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 无助于现在的生活。尊重并看到每个个体的差异性,每个人醒悟时刻的不同,每个人在环境和时代下的局限性和被动型,才是相对客观、理性的认知。
2)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最好的安排,真实的日子 往往是 不疾不徐,细水长流;面对问题 笑对生活。之前的压力下逃避或者没有耐心等待、沉不住气、缺乏后劲,是因为恐惧失败,恐惧失败后的 所要面对的 别人/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与态度;也就是 没有形成 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知,内心脆弱,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或价值很低;原因有很多:基因、原生家庭、后天自我调整不够;但是 最主要的 还是自己不愿意 直接面对恐慌区, 去挑战过去的认知和思维模式,跳出舒适区,打造新的 螺旋型成长。
现在 “”掉“”到地上之后,发现 最关心自己的 还是自己的父母、妻孩儿,一些老同事 依旧鼓励/送暖,自己可以突破之前的 旧有桎梏,直视/接受 “自己不是完美的人,不完美的人 依然是独一无二的 有特殊生命价值与意义,我可以脆弱一阵儿” 这样的状态。
既然 爱 是有的,那么 最直接的原因 就是懒,现在 是时候 重新把身体和内心 朝向“勤奋+不要脸”的“橡皮人”模式。
3)所有的认知和学习,只有融入到日常生活/工作中一点一滴的行动和实践中 才能发生真正的作用。只是读书,不练习、不做事,不结合自身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精进,那么这种读书多半没有什么价值,只是另一种逃避而已,尤其是在成年之后;所以说 “生理+心理”的转变 也是为了 发挥更好的“社会功能”。
4)若是想做的和该做的当中选择,之前大多数时候 我选的是想做的。从现在开始,我要去选择该做的事情, 因为该做的 往往是打基础——扎根/吸水或者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 该做的做好了,可能才有机会 做未来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时 也有可能 自己该做的 慢慢就变成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今后的10年 对于我来说,最应该做的还是 养家糊口、稳固工作,负责任地承担起 一个成熟男人、一名父亲&丈夫所要承担的家庭、社会责任。 一个对家庭负责、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人。
过往 是 序章,过往也是最好的催化剂。 加油,李壮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