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与成规之间的冲突
人与成规或者说和社会之间的冲突。霍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穆斯林的葬礼》刻画了楚雁潮与韩新月之间感人至深的爱情。一方面考虑到俩人的师生关系,楚雁潮一直没有向新月袒露自己的情感,直到新月患病。
另一方面,韩夫人坚持回汉不能通婚,导致新月心脏病急剧恶化。无数读者在看到新月死后,楚雁潮冲破宗教的禁忌,跳下将要埋葬新月的墓穴为她试坑时,都流下了泪水。
又比如电影《我不是药神》,讲述了主人公程勇从黑心商人转变为用平价特效药,救人无数的“药神”的故事。但是,由于法律的禁忌,程勇有陷入牢狱之灾的风险。外部冲突的种类还有很多。比如人与社会制度,时代局限性之间的冲突。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汤姆叔叔的小屋》,犹如人与机器或不明变异物种的冲突。比如电影异形等等。
相比而言,内部冲突的种类就少得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或理智与冲动之间的冲突。
二、内部冲突
詹姆斯·斯科特·贝尔认为:“内心冲突是一种很棒的黏结剂,深入挖掘主角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瞥见心里挣扎的瞬间。假如你做到了,我们就会继续读你的小说。”
在电影《卧虎藏龙》中,主人公李慕白说:“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李慕白所说的人心中的藏龙卧虎表现的是人们的欲望和对欲望的压抑。
用精神分析法的话说,就是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和争斗。本我,与生俱来,遵循快乐原则。超我,是社会规则的内化,遵循的则是道德原则。李慕白剑法一流,武德高尚。他和俞秀莲多年互相爱慕,但未走到一起。
原因是多年前俞秀莲的未婚夫孟思昭,是为了救李慕白而丧生的。遵守道德和礼教是超我的功能。而追随内心的情感和欲望是本我的欲求。李慕白有强大的超我,一直对本我的欲求严防死守。但他终究守得住吗?
影片开头说到,李慕白修炼未成,提早出关,来见俞秀莲。这意味着李慕白终究压制不了本我的欲望。可是当俞秀莲说:“你来,我就等你”时,他的回复却是:“也许吧。”
“也许吧”三个字既可以理解为李慕白性格矫情,也可以理解为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使其无法直爽地说出“好”。他最终还是去了北京,赴这个“也许吧”的约。当他说:“我以为我们已经讲好了嘛”的时候,俞秀莲一头雾水,你说的明明是“也许”好吗,“也许”跟“好”这不是一回事儿啊。
所以,李慕白退隐江湖,表面上看,可能是为了避开江湖纷争,但在更深层次其实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礼教的束缚和评判。逃避内在超我的道德审判。李慕白本我与超我的矛盾,直到他中了碧眼狐狸的九转紫阴针,生命走到最后一刻,才彻底分出胜负。说出那句:“我要用这口气对你说,我一直深爱着你。”
在看到希区柯克的电影《惊魂记》,故事中携巨款潜逃的玛丽安最终决定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理智战胜了冲动下的贪欲。她在大雨中入住一家汽车旅馆,打算次日返回凤凰城归还借款。
此时,电影安排了玛丽安沐浴的段落,洗澡。具有涤荡灵魂的隐含意味。不幸的是,她的生命就在这里画上了句点。故事由“玛丽安会成功携巨款潜逃吗”变成了“是谁杀死了玛丽安”。玛丽安既未被强bao,床头的钱也还在。凶手既不图色,又不劫财,那他图啥呢?悬念就此拉开,好戏从这里才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