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上当了,我标题党。
俞敏洪怎么可能说脏话呢?
其实大家都有可能说脏话。
不过,这句脏话,我没有听到他说过。
他说了另一句话,意思差不多。差不多,就是差远了,大家凑和看吧。
俞敏洪说,一个人能说会道,八面玲珑,特别会来事儿,并不是情商高。
真正的高情商,是这个人走到你面前后,让人无限信任。
同时,喜欢把好东西分享给别人。
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愿意去帮助别人。
这样的情商,放在人群中,永远不会被排斥。
八面玲珑,会来事儿,精通各种交际方法和技巧,只是“术”的层面。
而道的层面,是德行和人品,是将心比心。
百技不如一城。
我也曾经说过,真诚和实在是处世混江湖的最高境界,顶级智慧。
人成功了,说出来的话就是警世醒言,名人名言。
人不成功,再有道理的话,人们也不会去认真思考,更不会去起而行之。
别人会想,说的好,怎么做不到?不是狗屁不通,就是拾人牙慧。
有本事,自己做成再来给别人讲。
说的对。
做你所说,说你所做。
再说情商高。
孔子他老人家说过,“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这句话,表面意思是君子不因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别人有缺点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这一至理名言的背后,其实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孔子弟子三千,学有所成的人,不过弟子七十二贤人。
其中有个叫宰予的能言善辩,位列孔门“言语科”之首。
孔子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大白天睡觉,被孔子骂,“朽木不可雕也”。
《论语·公冶长》中是这样说的:“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从表面看,孔子对宰予白天睡觉一事好像大加非难,学生困了,白天睡个午觉,又有什么呢?
你孔老夫子这样对学生大加指责,不是有些不近人情吗?
其实不是这样。
这是因为孔子发现宰予在日常的言行中,显现出他是一个很会说话,但其实是一个心口不一、夸夸其谈的人。
从宰予白天睡大觉这件事,孔子得出的人生感悟是,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意思是,“以前,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再观察他的行为。
这都是宰予的表现才使我发生改变的啊。”
因此,孔子痛心地叹道:“如果只是凭言论与口才的话,就会错误地听信像宰予那样夸夸其谈、言过其实的人。”
历史上这样“以言举人”结果却坏了大事的例子很多,比如战国时的赵孝成王以言取人,任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老将廉颇,结果赵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四十万赵军被俘活埋。
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素有知人之名,但也同样犯了以言取人的毛病,用了言过其实、不懂实战的马谡当大将,结果失了街亭,最后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由此可见,“以言举人”的危害足可以灭国。
明代大学者王夫之曾评价孔子所说的“以言举人,失之宰予”,这句话就是千古以来言语虽简短,却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
他告诉我们,言行是否一致,是我们观察和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以信任的重要标准,在你平时结交朋友或为政选拔人才时,应该寻找那些言行一致的人,抛弃那些言行不一的人。
孔子还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说话能吹会盖,讲仁讲义比任何人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却不脚踏实地,这样的人是缺少仁德的。
人与人交往,要以诚为本。
孔子认为,做为一名君子就应该“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老人家淳淳教导,我们要听而行之。
倒了一堆书袋。
我还是用雪樵体总结一下吧。
“为人处世,B话不要太多,尤其太好听的B话不要太多”。
“谁都不是傻子,B话还是真话,一听就懂,不要浪费吐沫”。
“要做,要认真的做,要认真的多做”。
“做你所说,说你所做”。
'说了就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说"。
感觉总结意思也差不多安。
差不多就是差远了。
2022-07-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