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又丢衣服。去晾衣场找半天没有,衣架和衣服全部被收走。当时心中升起一股暴怒,想把晾衣场所有衣服都扔地上。很快愤怒在心中转换为一种自我否定,嗟叹一个快30岁的人,依然活得如此没尊严,为一件小事,一件普通人生活不会遇到的小事困扰。再然后,否定转换为平寂,一件衣服,下次注意点喽,集体生活嘛,下次早点去收,运气差点罢了。
我又丢衣服了事后我回想这一系列心情变化,似乎显得“喜怒无常,情绪多变”。
道教的《清静经》中有这么一句话,
“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何谓“应”,就是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应世,对外界事物做出适当的,因时制宜的反应。我认为就是不要克制自己的反应,根据冲击的不同,做出不同程度的反应。
我又丢衣服了我们的思维里面都是厌恶损失的。丢一件衣服内心会有波动,就好像股票下跌内心会有波动。这是本能反应,就像一个开关。不同的地方在于,在评估损失大小之后,人做出的行动。
为什么是“常应”?有一句悖论这么说,“在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今天是弄丢一件衣服,明天可能弄丢一个人。昨天的要求可能只是跑一跑5000米,今天的要求可能就是全套来一遍。随着外界的变化,我们必须常常去应对,这颗心会接受各种各样的刺激,有时候是一篇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人》,有时候是隔壁老王又涨工资了,有的时候是自己被老板臭骂一通。不只是内心波动,更要做出应对的行动。纷纷扰扰,保持不应,必被摧之。
何谓“常静”?在变化中,有些人常常会焦虑。他们会说错过了淘宝的红利,可不能再错过微商。错过了微信公众号的红利,可不能再错过小程序。错过了上一波股市上涨,可不能再错过区块链。他们做到了“常应”,可是却没有做到“常静”。
阿里巴巴在创立之初就说“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他们多年来没有变的,坚持的,这是“常静”。后来出现淘宝,支付宝,以及每个版本升级,支付宝可以帮助充话费,种树等等功能,这是“应”。只“应”不“静”,只会让不良情绪影响选择。
我又丢衣服了所谓“静”我认为是内心有一份坚持。Amazon的贝佐斯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非常频繁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在未来10年里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我几乎从来没有被问过相反的问题:“在未来10年中什么不会发生变化?”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更加重要的,因为你可以围绕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变化的东西建立经营战略……
我们把精力放到这些不变的事物上,我们知道现在在上面投入的精力,会在10年里和10年后持续不断让我们获益。当你发现了一个对的事情,甚至10年后依然如一,那么它就值得你将大量的精力倾注于此。”
“常清静矣”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解释以及结果的呈现。所谓“清静”并不是不听,不说,不看,不动。正常接收外界给予的刺激,无论是主动获得还是被动接受,把这些不同感受坦诚接受,让情绪生发,这是“应”。
识别这些情绪产生,但是并不会影响自己的行动。情绪使得内心中的水发生波动,而不影响内心选择。
2018.2.28摄于桂林丢一件衣服,愤怒,但不会真去把其他人衣服丢掉,否定也是情绪。但是内心有一份“静”,就会让这些想要产生的行动消弭,从而“清净”。
在股市中,因为厌恶损失的情绪影响行动,追涨杀跌,最终成为被收割的“韭菜”。因为内心缺失“价值投资”这份静,如果把目光放到长期,理解股票背后的“价值”,就不会频繁进行交易操作,获得一份“清静”。
这份“清净”我们一直在摸索中,因为每一次的“应”并不一定就合适,你的选择可能导致波澜不止,那么就要不断修订自己应对方式。
常应之后,我们就会产生思维开关,下次再遇到类似事情,能快速做出合理的反应。但是遇到以前没接触的事也常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内心坚持并不导致行为选择上的一致性。
我又丢衣服了马路上的“懦夫游戏”,讲得是两个人面对面开车,谁先转弯,谁就输。如果一个人都不让,就是两者皆输。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转弯,在前面那种情况中,你就是英雄。而在后面情况中你们都是脑残。
王烁说:“因为世界对你的评价是看结果的。以结果论英雄,就这么现实。”
博弈论大家,诺贝尔奖得主谢林给你提供一个意见:“你抢先把方向盘拆下来扔出窗外。”在零和博弈中,就是在比谁更疯狂,可是疯狂代价也极大。
我又丢衣服了我们的世界并没有变成疯子的世界,因为作为正常人我们有一个策略,随机发疯。在10次选择中,我有8次是理性的,2次是疯狂的,但是我也不知道是哪两次,这样就导致疯子也吃不准你,这就是混合策略。比如乒乓球中,主要攻击对方反手,偶尔偷袭正手。美国第一次海湾战争只把萨达姆赶出科威特,第二次却直捣巴格达非推翻萨达姆不可,这也是混合策略。
混合策略的人其实并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因为让人觉得喜怒无常,自相矛盾。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不被疯子要挟的必要方法。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菲茨杰拉德所说:“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我想这就是常应的内在逻辑,大部分时候合理,小部分时候随机发疯。但是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不破坏那份“清净”。
以上,我对“常应常静,常清静矣”一点拙见,不一定对。
我又丢衣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