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天盯作业到真正管学习》摘录: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孩子因为始终不愿意去动脑思考问题,从而逐渐丧失了思考能力,形成了不动脑的习惯。而在孩子遇到不会的难题时,老师和家长不断地讲解,给孩子安排更多的补课,更是造成了孩子的学习依赖性,进一步助长了不动脑思考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形成不好的习惯,无非是存在两个问题:能力问题和态度问题,说得通俗点就是“笨”和“懒”的问题。“笨”的孩子并不多,主要还是“懒”。懒又包括身体懒和头脑懒两种情况,或者兼而有之。应对“笨”和“懒”,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而很多家长往往是用应对“笨”的办法,去解决“懒”的问题,不仅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还会使“懒”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如果孩子接受能力较弱,理解能力较差,就需要家长或老师耐心地多讲解几次,甚至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讲解,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如果孩子并非是这种情况,而是因为惰性不愿意自己动脑思考,甚至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遇到稍微需要动点脑筋的问题,就直接等着讲解,那么此时的讲解对他来说,只是配合他应付完成作业而已,达成他不想动脑的主观愿望,无助于他的理解和掌握。
此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礼记·学记》里有一句话,可以给我们明确而清晰的指导,这句话是: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