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清单,在某种程度上,我是持赞同,甚至是赞美态度的,因为,潜意识里,清单代表了整洁,代表了井然有序。但是,当清单与生活相遇,尤其是与干净癖,整洁癖等等癖好相遇时,究竟会怎么样呢?
我不得而知,也因为这种不得而知,使我有一种想要知道的冲动!
而这,我想要的感谢自己在浩如烟海的书架上发现了这本《清单人生》,还有相继而来的《清单革命》。
更是感激这种偶然,使得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读清单,总结清单,甚至是评论清单!
《清单人生》是瑞典作家巴克曼的文学作品,号称是能够观察到人的细枝末节,而且他的文字主要聚焦于上了岁数的老人和孩子,因为这两类人,一类经历了历史的沧桑,一类未沾染生活的习气。
“你没法改变布里特-玛丽看世界的方式,一旦布里特-玛丽对世界形成了固定的看法,谁都别想改变她”。
读到《清单人生》,我不得不说,站在女性的角度,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感到悲哀、感到惋惜的,甚至有些怒其不争了。
不知道,作为读者的自己,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在阅读文字的时候,心里总是拧着一个疙瘩了。
每一个文字都像一根麻绳朝我涌了过来,一层一层又一层,直到走喘不过气,直到走庆幸生活中周边的女性还没有如此神话般的存在。
“布里特-玛丽片刻不停地敲打着,直到她的手臂颤抖,眼睛模糊得再也看不清碗碟架的轮廓。最后,她气喘吁吁地从包里拽出一条毛巾,关掉厨房的顶灯,在黑暗中坐到一张木凳上,拿毛巾捂住脸,抽泣起来”
当文字的脚步来到了这里,我发自心底的感谢作者给出的这样一段话语,我想我该彻底释放了心中积攒的暮霭了,我想老太太泽应该意识到这变味得清单的可怕了吧,也应该走出隆冬见到了初春的太阳吧。
然而…
唉,何其悲哀,何其悲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