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看了那么多TED演讲,依然蹉跎到了这个年龄。
今天的演讲是跟那些20-30岁之间的人说的,人的一生最终要的阶段,最可塑的十年,性格甚至是未来定格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要慎重并且积极地去有意识地选择,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家庭,因为当你30多岁的时候,同时去做这么多重大的选择,那是对自己的残忍,也是将自己一步步逼到绝境。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过不好这一生的重要原因。
我已经25岁了,乐观一点,我还有5年的时间去做一些重要的选择;悲观一点,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之前的5年时间,我也不知道都是怎么过去的,但是定义为“浪费”我会觉得不太合适,毕竟我一直都过得那么开心快乐,没有大喜大悲,生活给我的惊喜不断。可是,“得过且过”难道就不是浪费吗?都说一个人一生可以有8次转折的机会,其中有5次都发生在30岁之前,细算下来,我的一生已经默默转过好几次弯,走到了我现在的路上。
小时候因为喜欢大风车,所以特别想做一名主持人,因此特别喜欢听好听的普通话,最喜欢上语文课,只有上语文课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我总是其中的一个;还喜欢当大队长,可以在广播室传达一些新的规定,表扬先进的事迹,以及批评一些不好的行为或者表现不好的班级。同学们都以为我是因为喜欢“当官”的特权,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在实践他们都不知道的我的梦想,所以特别骄傲,觉得自己跟他们都不一样。五年级主持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的时候,因为紧张,在几乎全村人的关注下,我讲错了台词,而且是很明显的台词,把将要进行的“第四项”说成了刚刚已经进行过的、相差不过2分钟的“第三项”,礼堂下边的人哄堂大笑,骄傲如我,特别镇定地等他们笑完,重新进行正确地报幕,脸都没有红一下,报完幕在所有人的注目下走下台。现在想起来依然很佩服当时的自己,心里素质真的是很棒了,堪比小谢尔顿。不过我的主持人梦想从那以后渐渐冷却,直至不复存在。如果这是一个转折的话,那么那一刻,我能清晰地记得当时自己的心理活动,就觉得主持人也不过如此。
像那样的瞬间,我体会过好多好多好多次。之前一直以为真的是自己骄傲,不在乎,洒脱,无畏……现在来看,我只不过是因为浅薄无知,不能很正确地判断,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什么,需要怎么去做,期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真正能做到不在乎的,不是因为已经拥有了,就是明知自己根本得不到。
而20岁不到30岁,还有很多的时间去尝试,去思考,去追求,去努力,最重要的是,去有意识地选择。去铺设自己转折的方向,并且胸有成竹地去选择自己想要去到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下一段旅途。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做着什么样的工作,拥有怎样的家庭,这些本都不是未知,而是你自己的选择,在20岁的时候开始,慢慢慢慢给自己铺设的道路。
值得庆幸的是,20岁到30岁期间,有十年的时间,这个转角可以无数次的推翻重建,直到找到自己最想要去的那条路,关键是,有没有在找,起码,也要试不试地像今天这样,记得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