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说说理想,你可别笑。
关于理想二字,百度搜索解释: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
念念不忘即理想于大多数人来说,理想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唯一导向。我们敬仰、敬畏并且十分憧憬它。在举步维艰、失意彷徨的日子里,理想会带来勇气,化成一道光,在前方照亮。可于理想而言,它又时常轻视、嘲笑我们所做的付出与努力。毕竟它趾高气昂的样子,令你我望尘莫及。或许又是因为如此,我们还在一直为之奋斗并且分外着迷。
世间万物都有所热爱,而我自然不例外。
天真烂漫时,尚且不懂理想为何。可能只是因为美术老师说了一声“画的真不错”,便心花怒放,乐不可支了。那种开心是极其简单的,它的没来由,反倒给了年幼的自己一种无穷的力量。此后,心里暗暗埋下了一颗种子,每日开始细心灌溉,期盼有一天能发芽开花。
十岁时,我常常幻想自己是遗落在尘世间的天才画家,无师自通。沉浸在彩笔之下的小玩意里,无法自拔。我在家门口的水泥墙前、在课本里、在课桌上涂鸦,将童年画上翅膀,让理想在湛蓝天空下翱翔。我给可爱的人们画肖像,将虹猫蓝兔跃然纸上,把五彩缤纷的阳光照进画本里。那时候的坚信也许并不是那么的执着,可就是因为喜欢,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
五年级的某一天,那个托起我梦想的人——我可亲可敬的班主任告诉我,让我代替班级参加市里面的,以“未来世界”为题材的绘画比赛。欣喜若狂之余,隐隐的担忧涌上心头。并非专业学过绘画的孩子,是否能在比赛面前班门弄斧?何况,对于科幻主题的作品,还真是无从下手。我将担忧和自卑感述诸于班主任,他提了提鼻梁上的眼镜,叫我好生准备,当历练就是。一张同桌子相当大的画纸,花了一星期方才竣工。交给班主任时满是惆怅,但同时还有着丝丝期待,丝丝渴望。
年幼无知的年纪,总会相信自己是有主角光环的,也会期盼生活会如戏剧一般峰回路转。比赛结果从递出去的那一刻,便在等待。一个星期,二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 消息就像石沉大海,班主任不曾提及,我亦不会开口。在十一岁的年纪,对于理想,我开始有了自知之明。
一如既往,我还在拿着五彩的画笔,只是画本里缤纷的阳光暗淡了些许。这种天真无邪的梦想,总会遇到一些波折,令人备受打击;同时也会因为某些缘由,重拾希望与信心。
十一岁那年的暑假,我假借报补习班为由,瞒着父母报了隔壁的绘画班。我极度渴望自己通过专业学习,在美术这条路上,开花结果。那是班主任和另一个绘画技术精湛的老师一起开展的暑假培训活动。绘画班有许多和我一样热爱画画的人,他们大都是比我大几岁的孩子,功底也比我强的多。
第一天,素描。班主任让我们临摹素描书上的高脚杯。待到所有大哥哥小姐姐们画完之后,我还在悠哉悠哉的研究削铅笔这门艺术。眼看着就剩我一人没交作业,顿时便紧张起来。喜欢的东西在我心里极为神圣,以至于拿着铅笔的手都是抖的。描好形以后,备感头疼。我将眼神投向邻桌的长腿哥哥,许是看出我的无助吧,他拿着手里的铅笔教我描阴影。
阳光透过玻璃窗户照进三十平不到小教室,斑驳的余辉照在被涂满黄色油漆的课桌上。长腿哥哥在他的素描本上打线条,我便紧跟着给我笔下的高脚杯描阴影。
作品交给班主任的时候,他颇为惊讶的望着我,用白皙修长的手指提了提鼻梁上的银边眼镜,抿着唇微笑说道:“柳青画的最好!”夕阳洒在班主任的身上,璀璨斑斓,顿时觉得分外明朗。
时隔多年再回忆起,那种感觉依旧可以温润眼眶。一句话的力量,足以震撼心灵梦想,足以留住单纯的眷恋和记挂。
2008年,烈日炎炎的暑假,我们舔着五毛钱小布丁,啃着红透的西瓜,在画板上画水彩 ,让理想在蓝天白云下徜徉。
父母知道我爱画画,但他们未曾给过希望。
六年级的暑假,我带着对大城市的憧憬和向往,暂别了我生长的村庄,去到了广州——父母的身旁。
灯火辉煌的某夜,我和父亲漫步在熙熙攘攘的街头。突然被街头画手吸引,她坐在小板凳上为行人画肖像,身旁有许多惟妙惟肖的成品。我驻足于她身旁,看妙笔生花。
许是父亲看到了我眼里的渴望,还有那并不多见的光芒,回家途中,我们便聊到了理想。
我仰头望着父亲,自豪的说道:“我要成为一个杰出的画家。”
父亲笑笑,问:“那你知不知道当代有哪些知名画家?”
我寻思一番后答道:“齐白石”
“还有呢?”
父亲脸上的笑意更深了,我在脑海里又迅速搜索了一番,在我当时的认知里似乎找不到第二个有名的画家来。
我仰头望着父亲,轻轻摇了摇头,莫名一种沮丧涌上心头。
父亲牵起我的手,沉默了许久说道:“中国知名画家并不多,很多你认为杰出的画家,他们在世的时候没人能欣赏他们的作品。艺术这条路是很难走的”……
那天父亲说了很多很多,有我记得的也有我遗漏的,虽然说的比较深奥,但敏感的我还是能明白父亲想说的到底是什么。我也曾埋怨过他,但稍微懂事一点的时候我就理解了父亲的道理,也懂得他欲言又止的犹豫。他不忍扑灭我心中燃起的火苗,但他更担心艺术被生活灼伤的疼痛。
小小年纪,没有那么多的企图心,也没有那么多的名与利。所以逐梦所以着迷
小小年纪,不懂坚持的魅力,也不懂平凡的人可以活出传奇。所以妥协所以遗弃
2009年,丰收的秋季。湖南的天气逐渐转凉时,我上了初中。
懵懵懂懂的青春里,班里风靡的是各种书籍。有洒狗血的穿越剧、惊悚的恐怖小说、还有各种青春校园 霸道总裁的爱情故事……
于我而言,看的最多的就是小妮子的言情。《森永高中三年二组》《樱空之雪》《龙日一》……现在想来故事情节一点记不得,但那时候小妮子的确带给我太多对文字对故事情节的敬仰。
特别钟情花火杂志,但凡班上有花火出品的书籍,觍着脸面也是要借来看的。
许是对于某些故事结局不够满意,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想来,对于文字的爱慕,便是从那时候开始。
我开始喜欢写东西,想赋予我笔下的人物生机,我享受操控剧情的能力,沉醉在语言魅力里。这颗种子悄无声息植入心底,当我的文字被旁人赞誉时,无形中它就会长大一些。
毋庸置疑我最喜爱语文课,并且十分着迷于写作文。我贪图文字的美丽,所以不露痕迹的想多表达自己。每每老师表扬,内心便万分欢喜,故此,更加着迷。我就这样跌入因果循环的理想世界里,久久的、久久的,未曾忘记。
后来,因中考未能进入理想高中,便被父母安排去了职业学院。在这里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彷徨、不知所措的状态。对于理想,似乎也已经被所学专业束缚。越长大越不敢幻想未来。
职高的最后一年,平时爱追剧爱八卦的同学们似乎变得爱读书了。我们开始读外国名著,开始走进文学,开始接触各种类型的书籍……班里的书多了起来,我们传阅、分享。在这种环境感染里,我忽然间窥见理想穿过阴霾,散发点点光彩。
再后来啊,我又遇到了一些事 看了一些受影响的书。当对理想的憧憬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积累时,更执着于走在理想路上。我开始写些小随笔,把喜怒哀乐记录在便签里。让文字得以生华,让理想得以慰藉。
念念不忘即理想特别喜欢《返老还童》的一段话: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
这个纸醉金迷的世界,我们握不住的东西太多太多,所以时常感知“人间不值得”。越长大越偏离人生轨道,我们一边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一边缅怀过去的执着。说来是可笑的,可这似乎已然成为常态。
人终其一生或是碌碌无为;或是坦坦荡荡;或是信马由缰;或是功成名就;或是千古流芳……都该为了自己的所热爱所追求而奋斗,我们活着,并非只是活着。
我还是希望,有一天,我能用手中画笔点缀天空,让文字发出炽热光芒。
张嘉译说:因为初心而坚持,因为理想不放弃。
大概我正是如此,所以为理想前行。
那么,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