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两人容貌才情皆属一流,可她俩在贾府住了多年,为何无人上贾府求娶她俩呢?这其中的关键原因,贾府都没脸说,灯姑娘却一语道破。
宝钗进贾府时13岁,第二年贾母给她过了“将笄之年”生日,也就是14岁生日。在那个年代,女孩儿过了将笄之年,也就意味着可以婚嫁了。所谓“一家生女百家求”,到了婚嫁年龄的女孩儿,总会有不少人家求娶。然而宝钗从及笄之年,一直到80回末,都未见有人求娶,甚至连一个问津的人家都没有。
黛玉虽比宝钗小三岁,但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她也15岁了,也到了婚嫁年龄,也一样无人问津。80回时,黛玉应该有17、18岁了,宝钗这时候就20多岁了。而宝琴、湘云和黛玉同年,比宝钗小三岁,却早几年就定了婚。
为什么宝钗黛玉条件这么好,却一直无人求娶呢?这有多方面原因,比如黛玉父母双亡,体弱多病,贾府上下又认定她和宝玉一对;而宝钗也有个“金玉良姻”牵绊着,或许外人也以为她定给了宝玉。还有就是,贾家薛家都日渐衰弱,王公贵族不愿与贾家薛家婚配,等等。
但以上都不是关键原因。黛玉虽是孤儿,可还是有贾家做靠山,并非没有娘家势力的姑娘。况且黛玉的病,原不过体虚而已,好生调养就是。而她和宝玉的婚事,贾府主子也从未提起过,并没有定下。至于宝钗的“金玉良姻”,贾家薛家人也并没正式提起,更没定亲。
无人求娶钗黛的关键原因,多姑娘14字说出
晴雯被撵之后,宝玉曾偷偷去看过她。当晴雯和宝玉哭诉时,灯姑娘闯了进来,并用言语百般撩拨宝玉。宝玉吓得花容失色,赶紧向灯姑娘求饶。灯姑娘见宝玉如此,也不再强求,反而对宝玉说:“呸!成日家听见你风月场中惯做工夫,怎么今日就反讪起来。”
“成日家听见你风月场中惯作工夫”,这14个字读来真令人触目惊心!原来在灯姑娘眼里,大观园就是风月场!
古代少爷有丫头很正常,甚至和丫头云雨也正常,这个不算什么新闻,更不值得八卦。唯有少爷和姑娘不清不白,才值得八卦。
因此,灯姑娘说的“风月场”,指的并非怡红院的丫头们,而是大观园里的姑娘们。
迎春、探春、惜春是贾家姑娘,是宝玉的同族姐妹,她们嫌疑最小。湘云宝琴岫烟等也住过大观园,但她们住的时间短,和宝玉也没那么亲近,所以嫌疑虽有,却不算大。
可宝钗黛玉是宝玉的表姐妹,且常年住大观园,和宝玉十分亲密,嫌疑最大。因此,灯姑娘说宝玉混风月场,主要就是指宝玉和黛玉宝钗有风月之事。
最可怕的是,认为宝玉混风月场,宝钗黛玉都和宝玉有风月事的人,不只是灯姑娘一人,而是贾府诸多奴才们。想必是贾府奴才们时常八卦主子们,多姑娘才可能“成日家听说”宝玉混风月场的八卦。
这些奴才们不仅背地里八卦主子,他们还会把这些八卦消息,添油加醋传到外头去。比如兴儿就向尤二姐尤三姐传过八卦,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也曾向贾雨村八卦贾府的事。
总之,贾府发生的事,基本上被底下奴才们添油加醋,甚至胡编乱造传了出去。所以宝玉住在大观园,就被他们传成了宝玉混风月场。如此一来,宝钗黛玉在外面的名声就被毁了,这才是二人多年无人求娶的关键原因。
贾府流言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可能有人会问,就算灯姑娘等人传播贾府流言,说宝玉混风月场,说黛玉宝钗和宝玉不清白,可这些真的有那么严重,以至于影响她们的婚姻吗?关于这一点,有三件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是秦可卿的事。秦可卿原本身体好好的,就因为她和贾珍有染,还被奴才们传开了,她才急得一病不起,最后在天香楼自尽。
二是傻大姐捡到绣春囊之事。傻大姐在大观园捡到一个绣春囊。邢夫人发现后,吓得赶紧死拽在手里,还吓唬傻大姐,若把这事传了出去,就要打死她。王夫人看到绣春囊后,吓得大骂王熙凤说:“这脸面性命要也不要?”后来,王夫人还下令抄检了大观园。
邢王二夫人反应如此激烈,都是因为一旦外人知道绣春囊的事,大观园里所有姑娘的清誉都毁了,连宝玉的清白都毁了,将来攀亲时,就没人敢和贾府联姻了。
三是尤二姐的事。尤二姐因为婚前和贾珍有首尾,所以她嫁给贾琏做二房后,始终没有底气。后来王熙凤以此为把柄,拿捏尤二姐,二姐也不敢说一个字。甚至连秋桐挤兑二姐,也时常拿二姐不清白说事。
总之,贞洁对古代女子而言,比性命还重要。若一个闺阁女儿,被传和男子不清不白,那基本上的人家,都不敢去求娶了。
虽说宝钗黛玉和宝玉清清白白,可底下奴才却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眼里,贾宝玉一个少年郎,天天和姑娘们在一起,还能清白?他们准会添油加醋,把宝玉和姑娘们一起玩耍,说成混风月场。如此一来,钗黛二人在外的清誉就完了,无论她俩多才貌双全,其他王公贵族们也望而却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