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月来说,我是很投入工作的。会主动去关注业态发展,结合自己的兴趣点进行了思考。
出版业目前在融媒体数字出版的发展浪潮中,有点茫然,有点辛苦,但我们一直都在探索。看了很多和工作相关的文章,论坛观点。所以到了打卡时间,不记得读了多少碎片,还好做了笔记。就给这些笔记和思考的结合体取个题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要立社强社,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合理、结构科学、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并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和潜力。激励他们成为出版事业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环境,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项目开展中凝聚人才。
要加强人才保护、留用,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1. 融合措施的问题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
古人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很多网民称自己为草根,那网络就是现在的一个“草野”。
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走读者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读者关切、解疑释惑。
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
同事,网民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五花八门,要发挥编辑的筛选信息的能力。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
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和文化导向,培养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人类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当然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社会效益应该是第一位的,当两者冲突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出版不能当市场的努力。
2. 传统与发展的问题
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融合出版的发展,在传统出版单位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设计和发展人力资源的培养模式,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先是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飞来峰”或者“洋为中用”照搬国外。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需要借鉴,但绝不能忽视自身的根本条件。中国有几百家出版社,不计其数的出版公司,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对丰富多彩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绝不能囫囵吞枣、绝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会水土不服。只有扎根自身土壤,汲取充沛养分,才能茁壮发展。
3. 创新的问题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失整整一个时代。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出版社发展的布局。
夯实专业内功。
推动融合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出版创新的时代声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创新和普及是发展的两翼,没有全体员工的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因为传统出版单位内部是一个各部门之间链接协作的工作模式,一条链子拖后腿,就会影响整个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