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熵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如果纯按字面意思理解,往往容易出现误解,自然也就会衍生出一些“愚”行。譬如,愚忠、愚孝、愚爱、愚礼,而这种愚的背后,无异于给自己找虐,比如说那句歌词“你身上有他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
关于这句话有很多种解读,但其中的两种个人更为认同:
其一,要注重家训、家风、家族文化,并努力传承和发扬。
其️二,说的是做人要言行一致,修养根植于内心,自觉无需提醒以及拥有同理心的善良。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总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哲学,没有信仰的民族。以前的自己虽然觉得这话不对,但也无力反驳,甚至隐隐的又觉得说的好像也有几分道理。
直到真正的接触和学习论语后,才渐渐的明白,原来中国的信仰便是儒家文化,在几千年的传承中早已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而不是像西方这种,建个教堂,做个礼拜这样形于意二者兼重。
至于哲学,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早已深刻的体现,只是并非像西方那样直白和细碎。就拿这句论语中的“礼”来说,它指的不单纯是礼貌、礼节、礼术,它是一种平衡的哲学,用来调整事与事之间的差别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梵登老师曾说,许多外国书籍,一本书所阐述的方法、观点、思想,用论语中的一句话便能概括,在当时还觉得他说的有些夸张,但随着了解和学习的深入,深以为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