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边问边读:其实就是带着问题读书。我觉得,问题就是你与书建立关系的“钩子”。
我以前有个习惯,就是一本书一定要读完,而且从没有想过自己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很多书我都只看了一点就放下了,让我很挫败。
问一下自己,想解决什么问题?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提问,也有助于提高阅读的兴趣。
刘润老师说,很多人读书,还是按照读小说的方式:从头开始,一字不漏地读完。如果你这样去阅读一本科技类或方法类的书,很可能看完后象筛子一样,记不起来讲了什么。
他阅读的方法是:对着书的目录画出结构图,然后快速阅读补充,再请教业内专家。
这里,他抓的是书的目录----目录是书的骨架,抓住骨架,书的血肉也就都抓住了。
这样读,虽然有点费事,但是效率高,因为它调动了你的主动性和结构化知识的能力,而结构化的知识才不容易忘记。
2.简单复述:
先把书简单浏览20分钟,然后试着复述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它对自己有什么启发,能解决自己哪些问题。
由于有了明确的目的,这时读书的效率会提高很多。
3.花式输出:
用输出倒逼输入。其实,每日晨读感悟就是一种输出,为了写好晨读,必须要读懂其中的内容,还要联想有没有与自己有关的事例,再去查找资料,组织语言,让大脑中的网状思维变成线性思维,再表达出来。
通常一篇感悟写完,自己对晨读的内容不仅有了较充分的了解,而且还进行了深化。
另外就是,可以看看别的猫友写的感悟,可能跟你的角度完全不同呢。这也有助于从多方面去理解书中的观点。
总结一下:要想读书有收获,就要戒掉“小说式读书法”:从头读到尾,读完忘了写的啥。带着问题去读,可以快速找到跟自己相关、有用的部分;简单复述,可以让自己带着目的去读,快速鉴别读这本书值不值得;花式输出可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与自己形成更深链接。
这样一来,你再也不会感叹“读了很多书,什么也没记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