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49002/0ee6544f8a8fc0df.png)
如雪般的梨花颜色很淡,但是柳条却长得郁郁葱葱,
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经盛开,布满了全城。
心绪惆怅地站在东栏旁,恰似花开正盛的梨树,
居俗世而自清,又有几人能看透这纷杂的人生。
《东栏梨花》作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
当时苏轼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
在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朝廷,带着淡淡的忧愁,在地方为官。
熙宁九年(1076)冬天,苏轼离开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继任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
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今属江苏)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这是其中第三首。
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
苏轼在徐州任知州。
黄河在曹村决口,使梁山泊泛滥,南清河水溢出故道,洪水汇聚在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不时泄出,城墙即将被洪水冲毁,富有的百姓争相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民出城,全城百姓都会动摇,我和谁来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能冲毁城墙。”驱使富民重新回到城里。
苏轼到武卫营,呼喊士兵长官说:“河水即将冲毁城墙,事情危急,虽然你们是禁军,但也请你们为我尽一点力。”
士兵长官说:“太守尚且不躲避路上的洪水,我辈小人,应当效命。”带领他的士兵们拿着畚箕铁锹出来,修筑东南长堤,头起戏马台,尾连着城墙。
雨日夜不停地下,城墙露出水面仅仅只有三版那么高。苏轼搭建小草屋住在城墙上,路过自己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别堵塞缺口以守护城墙,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又请求征调明年夫役增筑徐州旧城,修建木质护岸,以防洪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苏轼便陷入了"乌台诗",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49002/c22a3ffe549416df.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