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肩周炎点穴治疗的取穴
肩中俞、肩外俞、秉风、天宗、肩贞、肩井
肩中俞
[定位]正坐,或伏俯位,或俯卧位。在背部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肩外俞
[定位]正坐位,或伏俯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之一]肩背酸痛,颈项强急,肘臂冷痛。
秉风
[定位]正坐,自然垂臂。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主治]
肩臂疼痛,上肢酸麻、不举。酸麻、不举。
天宗
[定位]正坐,自然垂臂,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之一]肩胛疼痛,肩臂外后侧痛。
臑俞
[定位]正坐,自然垂臂。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主治之一]肩臂疼痛。
肩贞
[定位]正坐,自然垂臂。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肘后纹头上1寸
[主治之一]肩胛痛,手臂麻木,上肢不举,肩周炎。
肩井
[定位]正坐、俯伏或俯卧。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上。
[主治之一]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等
2痛经点穴治疗
取穴:关元,气海,膈俞,血海,三阴交
关元: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精血所藏,女子蓄血,调经止腹痛首当其冲。
膈俞:为血会,统治血病。
血海:为月经不调与痛经之要穴,泻之疗经闭,补之止崩漏,有活血化瘀之功。
气海:属任脉,为气之海,功能调气,补脏虚与真元不足。
三阴交:为三阴之会,有益脾疏肝补肾之功效
3参考书
[1].路迪民.杨式太极拳三谱汇真.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杨澄浦.太极拳体用全书.上海书店.1986. 4
[3].贾立惠贾兆祥.点穴疗法.山东科技版社.1984
4太极拳与脊柱腰段
《太极拳经》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腰脊为第一之主宰”,以腰为立点。
太极十三势口诀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拳论:
“腰为车轴,气如车轮”、“命意源头在腰隙(隙即命门,及命门两边的左右肾俞穴)”。
因此,太极拳运动当中,对腰的身法是腰脊正中,不偏不倚,不俯不仰。对技法的要求是腰一定要松、沉,直,只有我们将腰的位置固定了,那么腰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才可以通过腰向四肢的末端进行传递。
太极拳的积极作用(习练得当)
有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上升,疗效与运动负荷成正相关。
对其它腰椎疾病,如轻度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骨关节炎有辅助治疗作用。
太极拳经: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太极拳习练不当导致腰腿结构损伤。
5脊柱腰段(损伤几率大)
1.支持:运动中支持体重和传递力量的枢纽;
2.运动:解剖学结构(棘突位置、椎间盘)决定其运动灵活;
3.保护:脊柱的生理弯曲(连接处薄弱)、参与形成的管、腔等,保护其内结构。
6腰椎的运动
屈伸:前屈约75~90°、后伸约30°、侧屈约30°
旋转:左右旋转分别约30~35°
7运动腰椎的肌
屈:腰大肌(腰丛)
伸:腰方肌(腰丛)、竖脊肌(脊神经后外侧支)、横突棘肌(脊神经后内侧支)
旋转:横突棘肌(脊神经后内侧支)
侧屈:竖脊肌(脊神经后外侧支)
肌的力量和相互协调性在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太极拳习练不当可导致腰部韧带和肌肉的损伤。
学习小结:学习太极拳,研究拳要以人体结构为基础,今儿再次学习骨骼的形态结构,貌似没有那么枯燥了。为了学习而学习,大脑吸收还是有限,现在以解决问题为前提的思路去学习,那么感觉人体结构挺有意思的。
感恩遇见,祝愿天下所有的人健康喜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