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一个运动的阶段,儿童把周围的世界看成是运动的世界,成年人并不总能理解他们的想法。特别是3-6岁这个阶段,惊人的活动量和运动欲、永不停歇的发现欲和持续的尝试是这个阶段的标志。
儿童通过动作发现自己和世界,通过自己的身体和感官去适应周围的世界。儿童一步步地通过运动把世界“据为己有”,他们爬楼梯、攀院墙、跃过篱笆、跳过小水坑,等等,他们需要大量机会去满足运动的基本需要。
然而,经济在发展,生活质量在提高,儿童的体质健康指标却在下降。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从1994年以来的20年,我国儿童身体素质一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肥胖、近视、体质下降等问题越发严重;与2000年相比,儿童肥胖率增长近50%,近视率从20%增长到31%。幼儿近视已经不是个别现象,2011年上海市“少儿光明热线”对近2万名幼儿进行了公益筛查,结果发现,大班幼儿视力低于0.8的比例已达10%,弱视率约为2%。
另据中国江苏网报道,2014年,江苏某实验幼儿园保健医生的记录册上,幼儿的出勤率就没有哪一天超过90%,甚至一度低至83%;也就是说,在一个20人的班级中,每天约有3个幼儿请假,这表明幼儿身体素质明显下降。
运动量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
由于儿童缺乏对接受到的刺激进行加工的机会,动作发展和运动的机会也受到限制,感觉统合障碍和行为异常儿童大范围递增。心理原因引起的疾病增多,如过敏反应、头疼、神经质、身体异常,儿童为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进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对于幼儿来说,身体活动能力比较强、能自己独立地去做某些事情,如能自己跳过小水坑、能自己攀爬到树上或某件攀登设备上、能成功地玩多种体育游戏的幼儿,往往会形成自己有能力的感觉,形成肯定“自我”的概念,从而对其他的事情也都会抱有较强的自信心。
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首先要解决的是培养幼儿的运动意识,睿莱健康认为如下四个方面能有助于强化幼儿的运动意识:
通过目标强化幼儿的运动意识
在幼儿运动的过程中,最初都是无序地随机玩耍或者游戏。如果能够引导幼儿经常建立目标,幼儿就会坚持做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当然目标一定要恰当,任务太多太难,幼儿望而生畏,就会对抗或放弃。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这样幼儿可能就乐于接受了。同时以“小目标”促进“大目标”。例如,这周给幼儿的运动目标是能连续拍皮球10个,一星期后给幼儿的目标是能连续拍皮球15个。这样一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便能达成“大目标”。
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运动意识
游戏能让幼儿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运动任务,成人可以通过游戏给幼儿创设任务环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对运动角色产生认同感,主动完成任务。
例如,幼儿骑了一会儿“竹马”,就把木棍扔下,跑去玩别的了。这时,你可以对他说:“马累了,该喂喂它了,给它喝点水吧。来,我们现在就喂喂它。”幼儿就会把扔掉的木棍捡起来。喂完“马”之后,你再告诉幼儿:“应该把它牵到马棚里去休息。”“马”就会被幼儿牵进“马棚”里去。
通过选择加强幼儿的运动意识
幼儿的运动意识的强弱取决于对活动的兴趣,而不是受制于成人的要求,不是成人吩咐要完成的活动就需要完成。这样运动意识就会变成依靠动机来维持,他们渴望成功,能在运动中主动克服困难。
充分利用幼儿园场地、器材,形成各个活动区域,让幼儿在良好的运动环境中充分地自由活动,打破班级界限,让幼儿自由结伴、自选内容、自主活动,在独立或合作运动中提高自主能力,使每个幼儿的基本动作、运动能力等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通过图标提升幼儿的运动意识
帮助幼儿用图标把运动活动记录下来,这样图标就起到运动提示的作用,运动提示让幼儿对于运动的内容和形式有更加直观和具体的了解。
例如,对小一些的幼儿,成人可以在运动区贴上图片,让幼儿看见图片就知道今天要完成的运动是什么。对大一些的幼儿来讲,可以让他画出一张表格,把要完成的运动用图标记在上面。这样,幼儿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完成的运动任务。
所以,睿莱体测认为:幼儿运动不只是玩玩,学会科学运动,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