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粮食
本书推崇的是欧美的生态农业模式,这种生态农业以路边小种植园、生态农庄的形式生存,使用精耕细作的模式,并施加天然的肥料、科学的轮种制度,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情况下,尽可能生产多样的作物。
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都没有被记入其农产品的价格里。而如果食物尽可能本地生产,以都市农庄等的形式,能解决当地就业问题,还能让本地的人们都参与进来,互相鼓励、共享收获成果,大家获得物质加精神上的双重满足。
我觉得生态农业当然应该支持,但作者他们的出发点,更像是完全基于发达国家的视角,应对他们当下城市空心化、失业率高的问题,加上富足的人们思考着做些对社会、对人类未来有意义的事情,才发展出的这种农业形势。你让一个背着房贷的中国家庭来干这种事他们肯定不愿意。而且这种模式的粮食生产率恐怕难以满足中国、印度这类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国家的粮食需求。
明天的能源
本章的重点是提倡节能减排,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没毛病。目前我们常用的化石能源有以下3个问题:地缘政治问题、能源(低成本的)即将消耗殆尽的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而更多地清洁能源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问题,推崇绿色的生活方式,比如少开车多走路等等,也可以让每个人参与到“减排”的使命里。除了节能减排,能源的利用率---垃圾回收分类再利用也是重要的一环,还能创造出就业机会。
关于垃圾分类的问题,中国目前走的很艰难,原因也很简单。目前的技术还不支持高经济效益地对垃圾分类回收,简单说就是赔钱,所以大家在牺牲环境和能源在做目前的事,这种问题在技术成熟前恐怕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
此外还有让我记忆深刻的点是“能源”不等于“电力”,一个国家大部分的能源消耗往往在交通运输、供暖、其他工业用处等等。
明天的经济
对经济无止境的增长需求以及人类欲望的无边界,是经济问题的根本原因。现有的经济模式只会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提倡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概念理念融合进企业生产过程中,这是可以为企业带来额外经济效益的,并把循环经济创新地融入产品中,还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除了通用货币之外,还可以有一种本地货币,只限于本地发行使用,带出就无效化,可以组织跨国公司或投机者对某个地区的经济抽血,且这种货币不产生利息,还能够促进本地消费。
明天的社会
作者呼吁真正的“民主”,打破现有的少数人的“精英政治”,让政治拜托经济的控制,提议了抽签一部分人作为议员的组合形式参政,不用担心这部分的从政能力,因为这是为他们自己从政,会有责任感驱动,且不受背后的利益集团控制。
细化到村、镇层面,举的例子让我觉得有点像当年的大学生村官计划,有知识有见识有抱负的人,用先进的技术、意识形态去改造落后的乡村
明天的教育
一定是个性化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服务于创建一个生态的、合作的、公平的社会,让孩子形成让自己幸福、让自己发展、让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必须帮孩子找到他们自己的才能和兴趣,将其用于服务人类集体,服务社会上。学校不仅是让学生为人生的下一阶段做好准备,不仅为了找工作,也为了学会包容、理解、了解差异和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