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借了一本朱自清散文集,我一直以为散文都是那种如荷塘月色般美的文,直到我读了其中的一篇《笑的历史》。
《笑的历史》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主人公如何从一个爱笑的女孩逐渐变成了不爱笑的妇人的故事。幼年时,主人公很爱笑,那时有爹娘的疼爱,她可以肆无忌惮地笑,那时候的时光无疑是最快乐的,那时候她的笑是纯净的爽朗的,她随时可以笑得前俯后仰。可是不幸的是娘去世了,娘去世后郭妈妈掌了家,她的日子自然不能和娘在的时候比,她常常暗中难过,所以便不像往日起劲的笑了。再大一些常被家人说女孩子要斯文些,笑是没规矩的,所以她不由又忍了许多笑,但是偶尔也还是会大笑一番。再后来结婚成家,满眼都是生人,她时时觉得害怕,怕说错话,怕行错了事,哪里还能像以前一样笑呢?本以为回到娘家还可以像以前一样大笑,可是回到娘家才发现昔日的亲人已经拿她当客人了,不再与她说笑,她又如何笑得出来呢?突然就想到了那句“女孩子结婚后在婆家是外人,在娘家也是外人。”
时间长了,人总会熟悉,总以为熟悉后就还可以像之前那样笑,可是却不知道再也没有人能像娘那样宠溺自己。别人总以为自己笑是在笑她们,所以她们总是以要懂规矩为由限制我的笑,时间长了我自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笑了,即使笑也是微笑,很文气的笑。
可是万万没想到随着家里经济条件变得拮据,家里各人的样子,便大不同了。婆婆担心她爬到自己头上,于是各种挑剔和冷言冷语的讥嘲,姨娘也开始各种挑拨,我又怎么能不郁郁,怎么还能笑出来呢?
再后来因为钱的问题自己几乎成了全家人的罪人,加上照顾孩子的辛苦,我仿佛上了手铐脚镣,被囚在一间牢狱里,哭是哭不出来,可笑也不会笑了。
多想再像娘在的时候大笑一回,可是多么奢侈啊!
读完之后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就犹如自己也跟着主人公去过了一遍她真实的日子,虽然现在和那个时候的生活有差距,可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文章犹如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已婚女性的缩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