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千字文居然忘记写了,当在微信群内看到管理员@我交文章时,心里惊了一下,哎呀,文章忘记写了,罚款100元是小事,连续坚持了24周的千字文突然中断了一次,让我很是郁闷,可惜啊,各种心灵鸡汤均说28天会养成一个习惯,我现在强烈表示质疑,坚持了半年的千字文还是养不成这个习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制度监督与督促,普通人很难坚持一年不中断一次。
这不这周的千字文又要到提交的截止时间了,想了半天,有种江郎才尽的感觉,好久不看书了,天天晚上关注世界杯,本来决心的六月蜕变,也未遂,生活和工作状态也感觉有点不对劲,突然就想起了前几天在微信群里面看的一则故事,让我联想到了另一则故事,个人感觉挺有意义的,姑且再温故知新一下。
第一则故事的名字叫 鲁国之法 选自 《吕氏春秋卷十六·先识览第四·察微》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白话文: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补偿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并非个人的事情。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子路的行为是对的,倡导人们善有善报,有时候拾金不昧并不见得是个好事情。做了好事有好报,会有一种更好的榜样作用,这种作用远远大于拾金不昧,毕竟仁者稀,流俗众。能够达到拾金不昧境界的人还是少数,所以孔老夫子看的很明白。
这几年我遇到过三次丢东西,一次吃饭丢了手机,一次吃饭丢了钱包,一次笔记本电脑忘在出租车的后备箱了。
非常幸运的是我都找回来了。为了表示感谢,我给饭馆的服务员买了水果,给滴滴司机200元红包表示感谢,笔记本里面有太多的耳穴资料了。如果丢失,损失重大。我感觉好人一定要有好报,千万不要拾金不昧。应该对他们给予一定的物质感谢。尽管他们有时候内心真的不是为了感谢费而做这件事情。
第二则故事 孔子误会颜回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
白话文: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取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啊,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
人与人相处最难,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不一样,难免产生误会误解,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是颜回,上面的这件事,孔老夫子如果不问颜回,很容易误解他,眼见都不一定为实,何况道听途说呢,如果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猜疑猜测对方,很容易误会对方,所以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沟通,交流,不是猜疑,遇到问题了,尤其是复杂的误解,一定要面对面心平气和的去询问,到底是什么情况,不要轻易下定做,下判断。
孔老夫子这种圣人都难免误会学生,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所以我们更应该以此为戒,生活中与朋友、夫妻、同事、领导相处,如果遇到矛盾冲突一定不要冷战,沟通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法宝。
网友评论